我是蓬蒿人 作品

章七一六 狗咬狗(上)

    國戰時期面

    對異族,大家尚能同仇敵愾,如今面對同胞,藩鎮軍憑什麼非得為了他常懷遠拼死拼活,在一場沒多少勝算的戰鬥裡送命?

    要是張京名聲在外,有廣泛認可與敬重,且承諾會善待武寧軍這些將士,武寧軍有多少人會介意頭上換個軍帥?

    若非常懷遠出鎮徐州這些年,一直在招募青壯培植自身羽翼,新建了一支駐紮在牙城的牙軍,作為軍中嫡系與核心,平日裡恐怕是既不能嚴格約束藩鎮軍,戰時也不可能讓藩鎮軍認真作戰。

    正因如此,常懷遠才會苛捐雜稅,不擇手段從民間撈錢。

    不撈錢不行,沒有銀子,如何指使得動將士,讓對方為自己出生入死?

    跟藩鎮軍講家國大義沒用,常懷遠自己就不是朝廷忠臣,徐州更非獨立王國;說忠義廉恥也沒用,人家在自己內部才講這個,對節度使這種外人只講利益。

    要不是武寧軍在徐州各地有自己的親人、家業,眼下這場戰爭又是對抗別鎮進攻,需要顧忌外鎮兵馬侵入之後,自己的家人會遭殃,自己的土地、產業會損失,恐怕大夥兒到了戰場上也是出工不出力,但有不利情形便會望風而撤。

    節度使要得到藩鎮軍效忠,指揮藩鎮軍四面征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軍中錢財還有多少?”常懷遠問跟在身邊的心腹主簿。

    “只有三萬貫了。”主簿嘆著氣。

    三萬貫對普通人而言是鉅額財富,放在大軍之中能幹什麼?

    “徐州為何還沒有銀子送來?本帥不是已經下過嚴令,讓近日將新籌措的軍費送來?!過去了這麼長時間,難道還不能有幾十萬貫?”

    常懷遠很是不滿,也很是不安。

    這事是由軍中掌書記負責,他聞言上前一步,硬著頭皮道:

    “徐州來報,近來籌措糧秣愈發艱難,銀錢只有九萬貫,正打算運來......並非下官等不戮力辦差,而是本地官員、州縣大族從中撈取太多!

    “這些時日以來,因為籌集軍費的事,已經鬧出過一些事端,出了不少人命官司,要是繼續加大力度,只怕州縣生亂......”

    聞聽此言,常懷遠鬱悶得恨不得回徐州去殺人,把那些本地官員、本地大族都清理一遍,還武寧一個朗朗乾坤。

    他憤怒地一巴掌震碎了面前一大塊女牆:“這些混賬真是無法無天,本帥想要做一番事業怎麼就這麼難?!”

    籌措軍費,當然是平民百姓買單,地方官員、大族地主、豪商巨賈是不會自掏腰包的,縱然張京讓他們出錢,他們也會通過加徵田租、剋扣工錢的方式,把負擔轉嫁到百姓頭上。

    ——這還是最理想的情況。

    現實情況是,“籌措”到的錢糧,多半會進入地方官員、大族地主的庫房。大家都是趁機發財,上下其手之下,十兩銀子有三兩到張京手裡,就算很好了。

    常懷遠身為節度使,心中沒有家國朝廷,趁天下形勢有變之時,擁兵自重割據自立,是為一己之私,建立自己的功業。

    他麾下的官員、治下的大族,憑什麼就要比他更加忠義、更懂廉恥、更會奉公?憑什麼不趁著有機會就趕緊發財,撈一把是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