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 作品

章三百零三 大軍壓境(上)

    ()        第五卷 國戰

    章三百零三 大軍壓境(上)

    ————

    乾符十二年,八月。

    雄奇的雁門山聳立於藍天白雲下,林木依依荒草萋萋,當中一條並不寬闊的山道蜿蜒曲折,將山巒分為東西兩半。

    山勢最為險峻之處,一座巍峨關城卡住山道咽喉,兩翼伸展出去的長城,隨著山勢筆走龍蛇,一眼望不到盡頭。

    一身青衫的趙寧,站在關城城樓的飛簷上,負手面北而立,山風拂動髮帶與衣袂,襯托出幾分出塵之意。

    他腳下蔓延出去的山道,已經被鐵甲洪流塞滿,頭戴氈帽身穿白色戰袍的天元、契丹將士漫山遍野,無邊無際。

    起伏相對和緩的大小山頭、山谷,林木早已被砍伐殆盡,取而代之以一座座營寨,光禿禿的山野間只見士卒,不見荒草。

    巨大的壓迫感猶如暴風雨中的參天海浪,要將雁門關這座礁石淹沒,要將雁門軍這艘船帆傾覆。

    趙寧目光沉靜。

    進攻雁門一線的北胡軍,以天元王庭大軍為主,總兵力三十萬,除卻往雲州運動的左翼,往靈州運動的右翼,以及在這兩地之間尋找防線漏洞破綻,隨時準備突入的遊騎,雁門關外的北胡軍多達二十萬。

    這二十萬北胡軍,是雁門關必須要擋住的山洪。

    乾符七年,雁門關駐軍十六萬,到了今年,原本由趙氏統率的十萬府兵,因為兵源問題逐漸減少到了七萬——這還是府兵兵源主要供給邊關的情況下。

    否則,以眼下大齊府兵制近乎完全崩潰的情況,這七萬人都不會有。

    這七萬府兵中,老卒約莫只佔半數。

    雖說近些年來,府兵大規模延長戍邊期限是常態,但五年的時間還是太長,乾符七年參戰過的老卒,只佔四萬左右。

    與之相比,安思明麾下那六萬士卒,是募兵制下的戰士,不存在輪替,故而在乾符七年參戰過的老卒,基本都留了下來。

    這六萬精銳,本該是雁門關的防禦主力。若有他們在,雁門關的防備就很嚴密。可惜的是,他們都折在了草原。

    安思明之後,零星突圍逃回雁門關的士卒,只有幾千人而已。

    七萬多人要守住雁門關,其中還只有四萬老卒,這個難度難如上青天,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這就需要援軍。

    援軍自然是有的。

    日前,宋治已經下令,抽調十六衛禁軍中的六萬人馬,先期趕赴雁門一線,全部由趙北望統一指揮,其中主力直接到雁門關。

    除此之外,各地防禦使的軍隊,也在準備趕赴邊關的過程中。

    趙寧望著眼前茫茫的鐵甲海洋,不由得想起前世。

    前世天元軍進攻雁門關,只用了一天時間就破關而入。

    其它各種原因姑且不說,最重要的一點,是當時雁門關沒什麼王極境高手坐鎮。

    影響戰爭勝負的因素有很多,但決定性條件只有一個。

    修行者的強弱。

    尤其是雙方最強修行者之間的較量。

    乾符七年的鳳鳴山之戰,趙寧之所以有那麼大發揮餘地,追根揭底,還是察拉罕沒讓天元王極境的修行者,解決掉趙玄極、趙北望等人。

    趙寧緩緩呼出一口氣。

    這場戰爭,他已經做足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