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 作品

章一八九 進入戰場

    時已入秋,草木枯黃。

    一座座山包上,天元軍的遊騎、斥候,好似浪花點點,有的駐足不動,像是跟景物融為一體,有的往來奔馳,在身後揚起長蛇般的灰塵。

    天元軍的主要兵力,佈置在察拉罕腳下這座山峰的近前,這裡的地勢最好依託,營寨彼此相望,互為援引。

    每一個山包,每一個可供大量兵馬通行的平緩草坡、山谷道路,都有重兵把守。但兵力也不是完全分散開、平均在每個要地,主力都在各個關鍵節點上。

    整體防線也有所側重,主要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以察拉罕腳下的山嶺為後盾,佈防方式跟雁門關類似;另一部分在前方二三十里外,那裡的大片平緩草坡中,也有一處門戶。

    所謂門戶,即為山勢相對險峻,通道狹窄,兵力無法完全展開,利於防守,不利於進攻之地。

    眼下,十多萬天元軍的主力,並不在鳳鳴山,而是擺放在鳳鳴山與紅葉原的中間地帶。

    當然,十萬大軍也沒有擠作一團,而是分作了左中右三部分,互有間隔。

    這樣佈置的好處,就是左右兩部分,分別距離鳳鳴山、紅葉原都比較近,可以快速馳援。劣勢也不是沒有,距離最遠的那部分兵馬,馳援過來就慢些。

    但只要前兩部趕到了,六七萬將士足以穩定戰局。就算不能取勝,也能消耗雁門軍體力,等到最後一部分生力軍加入,就容易一舉反擊得手。

    阻截雁門軍的天元軍將士,穿的都是契丹部衣著,打得也是契丹部旗號。

    這樣做的目的,是方便戰後把已經成了傀儡、幌子的契丹王庭,丟給大齊承擔責任。

    這場戰爭,只要跟雁門軍交手,無論是什麼理由,都會讓那支軍隊跟大齊成為死敵。

    天元王庭要統一草原後,才能跟大齊正面對決,而且戰爭計劃是在兩年後。如今,天元可汗突破天人境的時間被延後,就算滅了達旦部,也需要更多時間準備。

    修行者一次次回報,雁門軍先鋒跟鳳鳴山的距離,不斷在被拉進。

    當日太陽落山的時候,趙北望所部已經到了這片山區前,距離察拉罕的第一道防線,只有三十里左右。

    雙方斥候修行者之間的廝殺,在短時間內變得極為激烈。方圓百里之內,各地不時有真氣光芒閃爍,有的螢火般一閃而逝,有的不斷糾纏交替。

    一些地理位置重要的道口,視野寬闊的高地,不斷有遊騎、斥候飛奔而去,消失在視線死角,又不斷有沒了騎士的戰馬,在一段時間後孤零零出現。

    在日夜交替的時辰裡,成百上千的斥候、遊騎,張開了長弓,揮動起長刀,在大戰還未真正開始的時候,衝向自己的敵人,燃燒了自己的鬥志與生命。

    在這些人裡面,永遠墜入黑暗,在冰冷的沙場陷於沉寂,再也見不到明日太陽的,不在少數。

    很多元神境強者都開始負傷,乃至當場隕落,就更不必說御氣境修行者了。

    在繁華的城池中,太平的部落裡,任何一個御氣境修行者,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元神境更是堪稱強者,每一個都有名有姓,為人所敬畏。

    但是在這裡,他們的消亡就像秋葉飄零,普通尋常;一如煙花綻放,只有剎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