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 作品

章一二五二 起義

戍守皇朝西南的反抗軍攏共三個軍,大方向上分作兩部,一部背靠河東駐守以蒲津渡為核心的區域,一部背靠中原駐守函谷關。

現在這兩個戰區都已跟秦軍交火。

這段時間秦軍一直在嘗試搭建浮橋,強渡黃河攻佔渡口,但都被蒲津渡的反抗軍打了回去。而嚴冬、李青猴等人所在的第十八師一六二團駐防位置在蒲津渡左翼。

依仗黃河天塹,蒲津渡的反抗軍暫時可以穩住局面,但秦軍數量畢竟太多,就算裝備火力不如反抗軍,集中軍中修行者後形成的戰力優勢卻不可忽視。

只要秦軍肯下本錢願意付出代價,戰鬥持續下去,蒲津渡的反抗軍必然被不斷削弱,不知到了什麼時候秦軍修行者就會形成絕對優勢,從而衝破封鎖攻上東岸。

反抗軍如果想要守住河東——哪怕是讓防線支撐得久一些,他們就不能一味被動防守。

以攻代守是唯一選擇。

這就必須主動求變。

在這場大陣中,負責對秦國戰事的是西南招討使範子清,作為國戰時經歷過萬勝城等關鍵戰役,從血火中成長起來,並全程參與趙氏代齊之戰的悍將,他的戰鬥經驗與革新眼光都非同尋常。

在西南招討副使耿安國的幫助下,範子清在戰爭爆發前制定了發揮革新優勢、發動秦軍起義、協助大軍正面作戰的戰略計劃。

具體執行這項計劃的人,是趙氏子弟趙遜。

趙氏曾經的天之驕子,蹉跎多年後在趙寧鼓舞下重新振作起來的趙遜,雖然修行根基有致命損傷,一生都無望王極境,但沉浮戰場多年積累下來的見識眼光與戰場智慧,卻不是常人可比。

趙遜到了河東後進行的第一項工作,便是發動一品樓與國人聯合會的力量,統計當年秦軍攻入河東後被擄走的青壯名單。

逐鹿中原的大戰中,秦軍出其不意進攻河東,雖然最終止步雀鼠谷,但攻佔了河東西南大片州縣,以舊時代軍隊的習性,到了一個地方必然是要劫掠州縣、抓捕壯丁的。

當時很多來不及撤走的河東百姓遭受了劫難,其中的青壯更是被秦軍納入軍中,戰時用作炮灰、苦力,戰後則被當時傷亡慘重的秦軍正式吸納,成為了正經戰士。

國人聯合會集中大量精銳,在關中一品樓力量的幫助下,隱蔽接觸秦軍中的這部分河東將士,成功將名單統計了出來。

從河東被擄走的這些戰士,都是經歷過革新戰爭的,早就不是舊時代下麻木愚鈍的百姓,他們不僅思念家鄉與親人,還覺醒了自我意識並擁有革新理想。

秦國用老規矩老辦法吸納他們,以為他們進入了軍中就成了自家爪牙,除了服從嚴苛軍令受軍法脅迫為秦國而戰別無選擇,殊不知沐浴過光明的人絕不會再甘心沉淪於黑暗。

擁有過美好生活與尊嚴脊樑的人,不會再甘願向權貴低頭下跪,去做對方的奴隸。

如今的秦軍,雖然改變了自身編制與指揮系統,擁有了來自彼岸界的新式武器,熟悉了新的訓練與作戰方法,但軍中的生存規則、軍容軍貌與戰士的思想認識卻跟以往並無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