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 作品

章八八九 嫌隙

    汴梁,帥府。

    張京面帶憂色,揹著手在大堂來回踱步,不時停下來看看門外,眸中不無焦急之意。

    終於,有人稟報而入,張京立馬站到門前,隔著老遠就問:“吳王如何說?”

    剛剛去徐州見了楊延廣的使者連忙回報,“大帥,吳王還是說據城而守,用一座座城池消耗晉軍的戰力,讓他們每攻下一座城池就衰弱一分。”

    張京深吸一口氣。

    他知道楊延廣的打算。

    這老頭子就是想躺著把這場戰爭給打贏,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戰果,算計得非常精明。

    在對方看來,大軍當然能駐守城池,以侍衛親軍的精銳程度,守城沒有半分問題,只要自身不犯錯誤,沒個三年兩載,晉軍別想攻佔中原。

    兩三年之後,晉軍極有可能就撐不住了。

    甚至無需兩三年。

    “從滑州南下的晉軍已經攻下封丘,兵鋒到了郭橋一帶,從曹州來的晉軍浩浩蕩蕩十萬大軍,不日就會兵臨汴梁城下!到了這種時候,楊延廣還能說出大軍堅守不出這種話來?!”

    楊延廣可以鎮定從容,畢竟反抗軍沒有在東線戰場展開實質進攻,徐州、泗二州皆是穩如泰山,但張京就沒法氣定神閒。

    十幾萬大軍矛頭直指汴梁,對方的刀尖就到了心口上,他已是身家危急。

    張京回到大堂,將謀主郭淮叫了過來,兩人就眼下形勢緊張合計。

    “火沒燒到楊延廣自己身上,他當然可以當作什麼事都沒有,我就不信如果反抗軍主攻的是徐州,他能讓我穩穩不動!”

    說到這,張京陡然閉上嘴巴,臉色愈見陰沉。

    根本不用“不信”。

    事實擺在面前。

    之前反抗軍在東線做出大舉進攻的架勢,楊延廣開始立馬讓他從汴梁出擊,在西線展開攻勢作為策應、分擔壓力。

    他在趙玉潔的指點下穩住陣腳,沒有輕舉妄動,事實證明這份決定非常正確,因為反抗軍的主攻方向的確不是徐、泗,而是汴梁。

    倘若他當時出兵了,必然落入反抗軍的殺陣,被迫在野外與之交戰,說不定現在已是損兵折將、大敗而還。

    從結果上說,張京的行動有益無害,但從君臣關係上論,他畢竟違抗了楊延廣的軍令,當時楊延廣天天派人來催,最多的時候一日派了三波使臣來,張京執意不肯出兵,雙方可是鬧得面紅耳赤。

    他是新近投靠吳國的諸侯,而且還是勢力強悍的諸侯,本身就容易招惹君王猜忌。

    大戰之際,楊延廣正要用他的時候,他卻不聽調遣。

    雖然結果證明他是對的,但這種行為卻無法姑息,要是他往後繼續不聽調遣,那這仗還怎麼打?

    他不願出兵,說到底是害怕自己著了道損失兵馬,這回如此,那往後他會不會為了保全自身,依然違逆楊延廣的軍令?

    他到底是不是吳國之臣,有沒有視楊延廣為君?

    楊延廣怎麼信任他?

    楊延廣若是不信任他,此番自然就不會出兵來援。

    郭淮摸著下顎鬍鬚,目光如劍地道:

    “到了此時,各家打算都很清晰,中原戰局十分明朗,趙氏想要進攻,速戰速決,楊氏想要防守,拖延時日。

    “戰局究竟是會速戰速決,還是能成功拖下去,關鍵在於能不能建立雙方的戰力平衡,讓反抗軍無力猛攻猛打,只能與我們形成僵持之勢。

    “但反抗軍戰力強悍,不付出一些代價就想阻攔他們的步伐,疲憊他們的腳步,鈍挫他們的兵鋒,無疑是異想天開。”

    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