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第 82 章

 給在場的官員們畫完了大餅, 姜蓁後面又說道:“你們在都邑學到了那麼多東西,定然是要回老家大幹一場的。要是隔壁縣帶著百姓大幹特幹,過了個豐收的一年,你們自己沒做出成績來, 面子上也不好看, 是吧?”

 不止是面子的問題, 還有來自姜蓁和縣令縣丞之類上級官員的壓力。

 縣令派你來學習,就指望你回去能帶父老鄉親們升官發財,要什麼都不幹,還真說不過去。

 面對未來的重擔, 在場官員的面色都凝重了起來。

 姜蓁笑了笑,安撫道:“你們不要緊張, 咱們不跟別人比,只跟自己比, 只要有進步, 就算成功。”

 被姜蓁灌了口雞湯, 大家的面色也不見放鬆。話是這麼說的,但不跟別人比是不可能的。

 萬一自己做錯了,他們頂頭的縣令,說不定就會嘮叨‘你看隔壁縣的農官怎樣怎樣……’,光是想想都讓人頭皮發麻。

 【我國不愧是內卷大國,原來在阿蓁他們這個時代,就已經卷得這麼厲害了。】

 【不卷不行啊, 你我躺平最多就是當個廢物,這個時代玩躺平, 可能真會變成一具屍體。】

 姚春沒姜蓁說話那麼委婉, 直白的說道:“莊稼牲畜最不容易伺候, 不管是病蟲害,還是惡劣天氣,都能讓莊稼顆粒無收。若是全國都出現這樣的情況,那不是你的錯,若就你一個縣出問題,那就是你的問題!”

 這話沒那麼好聽,但也是事實。

 姜蓁和姚春花費大量的物力和精力,是對這些農官們給予了眾望的。

 就姜國現在這兩三百萬人口,沒有後世一個市的人多。一個縣兩三萬人,和一個大學城沒差別。人口少,科技落後,思想也落後,比當初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差遠了。

 姜蓁就算想模仿農村合作社,集中力量辦事,也發展不到各鄉。

 生產工具不足,糧種不夠高產,百姓就就要花更多的時間在土地上,開更多的荒地,才能勉強填飽肚子。

 太多的人離開土地,去各種作坊裡幹活,最後就會導致糧食產量降低,糧價飆升,作坊裡幹活掙來的錢,還不夠買口糧,對姜國的經濟反倒是一種壞的影響。

 在沒搞到高產糧種,讓姜國的糧食產量能有本質提升的時候,姜蓁不敢讓百姓離開土地,只能吸收整個縣的的剩餘勞動力搞大規模養殖和種植。

 【靠地吃飯,還要看老天爺的臉色,姜國的起飛之路艱難啊!】

 【別說大河兩岸的老百姓渴望治理水患,我也想讓陳冬趕緊修大壩。老祖宗們種了幾千年的地,種田都刻進我基因裡了。】

 【你們也就是說說,真讓你們幹活,溜得比誰都快。姚春好歹是農師,正經的官員,但你們看她的手,除了有生過凍瘡的紫色斑塊,手上還有各種細小的傷痕。】

 【這樣的傷口,連陳冬都沒有,還是姚春做人太實在。】

 陳冬再怎麼也是個讀書人,關鍵的時候能拉下面子幹活,但平時他的逼格還是維持得很好的。

 姚春從小就做慣了農活,她父親不過是個亭長,要養好幾個孩子,所以每個孩子從懂事起,就要為家裡忙碌。

 姚春最開始不過是去藍河縣的農莊幹活,補貼家用,被姜蓁一路提拔上來,心裡總有些怯意,姜蓁吩咐她的事,她都是親力親為,稍微空閒一點,就要去圖書館看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