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潼關 作品

第九十七章 星喚群仙宴


  縵亭峰上的宴仙壇是一片平整的巨石,此時仙霧繚繞、紅霞流轉,種種怪響不斷傳來,卻讓人容易想起海邊經常出現的海市蜃樓。

  古人並非無知野蠻,如《夢溪筆談》也早就探討過海邊幻景的由來。可不管是秦始皇東巡,還是漢武帝在海邊看到的仙山樓閣,除了栩栩如生的仙界圖景,還有著清晰的人畜車馬之聲,乃至於看見山上的仙人招手遙祝。

  元化子向前一步揚起道服下襬,就盤坐在地上。

  “真人,仙宴就要開始了,你何故遲疑不前?”

  紅陽聖童用刺耳的聲音說著,臉上表情猙獰怪笑,卻也讓四名六甲神將就地將他護在了中心。

  元化子低眉垂目,緩緩說道。

  “貴人何必明知故問,這仙宴在外人看來眾說紛紜,可那羅淳一得了上清派陶仙師的部分衣缽,必然也猜到了其中奧妙。”

  應該如何來形容這片仙霧?

  是應該讚頌它的飄忽不定來去倏捷,憂懼它的侵略如火休寂萬物,還是痴迷於它的神秘瑰麗世間罕有?

  決然入席的兩人在一處磅礴得宛如洪荒遺境、混沌初天的大霧中相遇,心中恍然,難怪傳承這些信息的古人,會是如此瞠目結舌、訥訥不能言明。

  仙霧還是那片霧,四處起伏的紅霞卻連天徹地,不管他們的視線轉到哪裡,都只能窺見令人心動神搖的紅芒,幻化出前所未有的奇異景象。

  紅霞幻化不定,時而像樓臺宮殿,時而像人物車馬,時而像湖海蒸蔚,其中元化子還稍且能斂息守心,誦經不動,紅陽聖童卻已然痴迷於這片超乎想象的空間。

  隨著雲霧中真形變化,紅陽聖童更是“啊呀”一聲猛然向後跌了一跤,痴痴地無法起身!

  按理說曾經設下“天下群仙宴”,靠著紙人仙官、彩扎玉女震懾心智的白蓮教聖童,不應該出現如此失態的場面。

  但他心裡很是清楚,自己的假仙宴做的再逼真,不過是靠著畏懼恐怖之心讓宴客心生同感,其宴席的每一步都是既定,都算計在神鬼之事邊緣,刻板到絲毫不能錯漏。

  可他眼前看見的東西若有若無,伴隨著車馬凌空時捲起陣陣風浪、傳出聲聲粼鳴——他所看到的是一道道深藏在仙霧簾幕之後,車帷籠罩之中的龐大身影z

  從車帷的縫隙間,既看不見華貴旒冕和漣擺的珠磲,也看不到羽衣霓裳和翠光玉笏,更不需要刻意穿著金甲紅袍、三眼六臂,一股股磅礴的氣勢已經衝蕩在雲霄之上!

  距離極遠也能看得很清楚,因為這些身影太過巨大了,和渺小如海內一粟的凡人相比,何止千尺萬丈之高。此刻讓紅陽聖童踟躕不前的,是發自內心的、對高天萬丈神明的恐懼!

  “蓬萊無路,崑崙高遠,這些都是魔障!”

  元化子赫然發出了陣陣雷音,霹靂般擊碎了紅陽聖童眼前的光霧。一聲過後,變幻流轉的風聲紅霞依舊兇猛,卻再也不復車馬之聲,仙人之形。

  “多謝相助。”

  紅陽聖童略微糾結地向元化子合禮道謝,場面看上去有些滑稽,可實際上兩人的年齡相仿,甚至紅陽聖童還長了幾歲。

  元化子不經意地說道:“魔障也,或兆魑魅橫食,或化美女剖心,或窺參昴維定,或見孽夫瞿狺,或覷碩人復歸。這都是本派仙師的描述,在這片仙霧裡,必須慎之又慎。”

  “真人又何必騙我,仙宴真假豈是存乎一心的兩可之事?”

  紅陽聖童聞言嘿然,良久才回答到:“蓬萊本無路、人間終不見,以這《峋嶁昇仙書》中所說,這架壑昇仙宴的虹橋早已斷絕,凡人想要登天是絕無可能,唯有召請王母駕下的青鳥下降這一條路。”

  元化子臉上的表情極為複雜,似乎對這本書抱著極大的抵斥,就連聽聞都會有所不快。

  “妖書之理為禍甚深,陶弘景仙師當年寧可將這些東西埋入墓裡,也不願意流傳到世間,就是擔心你們這些手段極酷之人。”

  紅陽聖童也不氣惱,反而問道:“真人所言甚是,這書中的東西我看了也著實心驚肉跳——可這些東西你也知道。莫非世上就有這真人看得,天下蒼生都看不到的東西嗎?”

  他所說大而化之地一句話,就是今天我沒拿這書禍亂天下,你也自己跑來參加仙宴,憑什麼你來得、我就來不得?

  “要老道來說,這東西誰也看不得!”

  元化子猛然瞠目,氣勢洶洶。

  “你手中所得的青鳥降真術源自漢武帝,本就得自這武夷大山洞天之中。當初漢武帝於九華殿面見西王母,可內情從不為人知曉;隨後的宣帝、成帝、哀帝等幾代漢室因此衰微。光武中興時將它封存,又在董卓之亂時復現,長安因此幾為鬼域,北邙山百年屍鬼橫行……”

  《博物志》卷八記載,漢武帝好仙道,祭祀名山大澤以求神仙之道,於武夷山得到了青鳥術,可傳音訊往來於崑崙蓬萊。

  後來東方朔於七月七日夜漏七刻,親眼見到王母乘紫雲車而至於殿西,南面東向,頭上太華髻,青氣鬱鬱如雲。此時還有有三青鳥如鳥大,立侍母旁。

  但漢武帝終究沒有成仙、這場迷奇的宴會也沒有了下文,只流下“蓬山此去無多路,青

  鳥殷勤為探看”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