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子甜甜 作品

第75章 攜酒上青天19





“地?”沈知鳶被陳烈酒給蒙了,這鬧災最缺的不就是錢糧麼,怎麼說起地的事來了?




“不管錢糧夠不夠,”別人是走一步看三步,陳烈酒習慣了走一步看十步,“這遭了災,還是離京城最近的盛北遭了災,災民們都會選擇往京城逃難,這是無法避免。”




皇后點頭,確實,別說是盛北了,就說是陳烈酒他們昌南遭了災,災民們要是有選擇的話,都會往京都跑。




只有在天子腳下才是最安全的。




“大批量的災民湧入京城已是既定事實,”陳烈酒給皇后分析,“京城裡的房源和地都緊缺,想要安置災民並不容易,而且把這麼多災民放進京,也會讓京都的百姓惶恐不安。”




沈知鳶有點揣測到陳烈酒的意圖了:“所以?”




“所以,最好是在京郊城外單獨劃塊地,安置這些災民最好了。”陳烈酒笑,“這樣也能讓京郊周圍的百姓安定。”




剛遭了災又跋山涉水來到京城的百姓,心裡肯定都是脆弱和崩潰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有個不妥,很容易做出一點不太理智的事。




與其等他們到時再做準備,還不如現在就準備起來。




“可是這麼多人光有地也不行吧?”沈知鳶蹙眉,“還得籌措銀兩修房子才行吧。”這花費一下又起來了。




“娘娘放心,只要娘娘能夠勸說宗室將手頭上的一些不太能夠用到的地捐出來,”陳烈酒向皇后保證,“烈酒保證這修房子的銀兩不用娘娘出,還能娘娘手裡多一份產業。”




“產業?”沈知鳶驚了驚,“這還能掙錢!”




“當然,”陳烈酒生意人,看到皇后,他覺得要不把這個縉朝的最尊貴的女人拉下水一塊合作,他都對不起他今天進宮來面見她,“這人力物力都是一種財力,逃難而來的災民,只要不把他們看成是累贅,安排妥當了,也能像種地一樣,源源不斷地給我們產生收入。”




陳烈酒沒有吃過豬肉但見過豬跑,幾百萬的災民,到時候逃難來京都的至少都不會低於二十萬災民。




這麼多災民,朝廷就算是分攤到京郊各鄉各村,也依然沒有什麼地給災民們種了啊。




京郊周圍好的土地都交王孫貴族給圈起來做莊子的莊子,開牧場的開牧場,京郊周圍的百姓自己種地都困難了。




要還讓這麼多災民去種地,到時候京郊的百姓和災民種出來的吃食不夠吃,一樣會發生大亂子。




不如讓他們去幹點別的創收。




也能把王孫貴族從圈地賺錢的注意力,轉移到產業的重心上去。




沈知鳶徹底被陳烈酒這個哥兒說的話給震驚到說不出話來了,這還是個哥兒嗎?這分明就是一隻翱翔九天的鳳!




不涅槃也璀璨。




下了朝,許懷謙回了翰林院,這天天進宮伴駕的,他好久沒有回翰林院了。




“你小子,就會給我翰林院找事!”韶雪風對許懷謙這個只是救個災都能給翰林院找出一堆事來的許懷謙無語得很,他怎麼就這麼能。




那麼多廣告又要勞累他這把老骨頭寫文章了。




“韶大人放心,”對於韶雪風口是心非地埋怨,許懷謙笑,“這次不讓韶大人操勞了。”




“不用我?”韶雪風被許懷謙的話給驚到了,“不用我,那捐了十萬兩銀子,五十萬石糧食的江南米行能善罷甘休?”




許懷謙肯定地點頭:“能!”




邸報和科舉書不一樣,科舉書是要讓讀書人學習的,所以讓翰林院的有才之士寫沒問題,可邸報是要給普通人,平民百姓看的,因此寫得越通俗越簡單就好,因此就用不上韶大人這種大能了。




“你可要考慮清楚了。”韶雪風見許懷謙神情不似作假,好好給他說,“人家出了這麼多銀子,你這廣告要是沒給人家打好,是要出事的。”




“我自然是考慮好了的。”許懷謙無比肯定,要是把邸報寫得文縐縐的,普通百姓都聽不懂,那才是一大損失呢。




韶雪風摸不透許懷謙這個有七竅玲瓏心的狀元,一天腦子裡都在想什麼,見他真的不用自己,鬱悶地走了。




不用他寫文章也行,索性翰林院裡的其他狀元、榜眼、探花也不差,只要他們肯用心打磨,這個天下商行打的廣告也差不到哪兒去。




結果,許懷謙回了翰林院,連這些狀元探花也沒有找,直接找了翰林院裡文采最不好的,平日裡只在翰林院裡負責整理、抄書,毫不起眼的筆帖式們。




別說是翰林院裡身為編修、檢討的榜眼探花們了,就連筆帖式們自己都傻了傻眼。




“這、這、許大人,不行的啊!”筆帖式們被許懷謙委以寫邸報廣告的筆帖式們全都表示自己搞不定的,“我們寫出來的東西,哪能入得了您和外面那些商人們的眼,你還是找編修、檢討他們吧。”




“就找你們了,”許懷謙不聽,直接把他們拉了出來,給他們準備好筆墨紙硯,“你們每個人現在都給我寫一篇紀實的文章,不要咬文嚼字,怎麼口語怎麼來,就跟我現在說話這樣,能寫嗎?”




“能寫能寫。”這不就是平常的交代事情麼,寫家書一般都這樣寫,作為翰林院的筆帖式們當然也會了。




“那現在就開始寫吧。”許懷謙也不是隨便抓人的,翰林院裡的那些編修、檢討們都學了若干年的文,對寫那種咬文嚼字,文采斐然的文章已經得心應手。




就算他們寫大白話,寫出來的文章文采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可老百姓不需要啊,可能你說個成語,他都聽不懂,還得問旁邊的讀書人,經過讀書人的解釋才能夠明白。




一開始不覺得有什麼,時間長了,問得多了,自己都會產生自卑感,從而就對報紙失去了興趣。




還是大白話好,越白越好,不怕他們罵文筆不好,就怕他們連聽都聽不懂,連罵都不知道從哪裡罵起好。




這些筆帖式在寫文案的時候,許懷謙還把孟方荀抓過來監工:“你看他們的文章裡,哪些寫得平平無奇,哪些寫得情感充沛。”




作為第一份邸報,它可以是不完美的,也可以是有瑕疵的,但它一定不可以沒有感情。




沒有感情怎麼帶動百姓們的情緒啊。




被許懷謙抓了壯丁的孟方荀一頭黑線:“許大人,我還要給天下醫者寫賦呢!”




就因為許懷謙在朝堂上說教習令的時候,許懷謙順嘴說了一句,找個賦寫得好給他們寫一遍賦文。




整個翰林院就他的賦文寫得最好,人家不找他找誰?




“沒事不著急,”許懷謙拍拍孟方荀的肩膀,“一篇醫者賦而已,我相信你很快就能寫好,你們把他們監工好了,以後邸報部的主官就由你來當了。”




“邸報部?”孟方荀咀嚼著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不解。




“給你升官加薪呢。”他們翰林院現在已經出了他這個狀元還有沈溫年一個探花,幾乎是已經把朝堂給籠絡住了,在他倆這強強聯手下,孟方荀這個老實巴交只會寫一點情感充沛的賦文農家榜眼,就算他還有同在翰林院為官的編修岳丈,也很難再殺出重圍了。




只能給他另闢蹊徑了。




好歹也是個榜眼,在翰林院天天修書撰史太浪費了,這個新出來的邸報部門就很適合他。




憑藉著他在朝堂上跟昌盛帝說得那番話,相信昌盛帝已經回味過來這個邸報的無窮妙用了,他現在估計就等著第一份邸報發行,看反響了。




只要孟方荀把這件事做好了,民間反響好,相信要不了多久,昌盛帝就能在翰林院單獨成立一個邸報部,專門負責為他話事。




這也算是變相成為昌盛帝的心腹了。




“怎麼升?”顯然,能考上榜眼的人,也不可能一點野心都沒有,進了翰林院心甘情願當個編修就完了,孟方荀聽到許懷謙話立馬心動了,問了一聲。




許懷謙把他拉到一旁給他仔仔細細交代了一番,像報紙這種事,許懷謙雖然可以交給別人,但他還是覺得找自己人靠譜。




至少,孟方荀當了這邸報的主官,許懷謙敢說,這報紙上不會出現一句,罵他的話。




要不然他辛辛苦苦為大縉朝當牛做馬,累死累活的施行各項改革,結果卻被有心人拿著邸報做筏子,發表煽動百姓辱罵他的文章,他圖啥呀!




孟方荀被許懷謙說得熱血沸騰,回來之後拿起筆墨就寫了一首慷慨激昂的醫者賦,然後就在一眾筆帖式裡挑了十來位情感還算是充沛的官員,組織起做災情邸報的人手。




翰林院的人見許懷謙真用了筆帖式,而且還是全部採用白話文的形式,一個個都覺得許懷謙瘋了。




“這也太冒險了。”




“好歹一半文一半白,全採用白話文,要是天下讀書人不買賬怎麼辦?”




“還有那些大商人,人家花大價錢來買廣告,可不是為了買這些毫無意義的白話文章,怎麼也給人家寫首傳之詩吧。”




翰林院的官員還是挺想寫廣告的,上次給昌南寫廣告的那幾位官員,可是徹底紅了,下了衙,家門口蹲著不少求他們寫廣告的商人呢。




幾百幾千兩不等。




他們不要翰林院的書發行,準備拿回去自己找刻坊做廣告,要的就是他們曾經在科舉書上寫過詩章的名氣。




官員不可以私下收受賄賂,但可以出售自己的才華啊!京城物價高,他們這些翰林官日子過得緊巴巴的,能為家裡多賺點家用錢,也能讓家裡日子過得寬裕點,結果許懷謙不用他們了,可是讓他們好一陣傷心。




比起他們的傷心,其他幾部的人就純粹覺得許懷謙亂來了。




“胡搞!亂搞!”




“還以為他這次性子沉穩了,沒想到,還是這般輕浮不知輕重。”




“有了前頭翰林院的詩廣,就該老老實實的照本宣科才是,總想搞創新,瞎折騰,朝廷遲早要被他折騰完!”




這次其他幾部的人真的很生氣,上次翰林院瞎搞也就瞎搞了,出了事,外頭的百姓、商人怪的也是翰林院,牽扯不到他們身上來。




可這次許懷謙做的太過分了,賑災的廣告要是做不好,如此多的商人的怒火,朝廷應該怎麼去滅。




他們要去找昌盛帝參許懷謙一個不顧及後果,行事膽大,可這會兒昌盛帝正沉迷在皇后給他講陳烈酒進宮是如何三言兩語說得皇室宗族,心甘情願地又是掏錢又是掏地的安置災民的英勇事蹟中,無法自拔,根本不想搭理外面那些煩人的朝臣。




因此一拒再拒,拒得煩了,直接丟了一個字:“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