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棉衣

 太后無言以對。

 劉徹不能提, 一說這事就不由地想起他的精兵,心疼的難受。

 “他們還跟母后說什麼了?”劉徹好奇地問。

 太后想也沒想就說:“沒人說什麼。”

 “呵!”劉徹似笑非笑,“那您一副興師問罪的樣子?”

 太后臉熱, 甚至感覺到了疼。她不好繼續下去,索性說別的, “廷尉有沒有說怎麼處置李廣?”

 “廷尉認為損失重大,應當斬首。”

 太后的表情變得很微妙, 像是想支持又像有什麼顧慮。

 “皇帝怎麼想的?”

 當街腰斬也不能洩劉徹心頭之恨。然而劉徹是皇帝,還沒到六七十歲老糊塗的時候,他正值壯年,清醒又理智, 看得深遠,縱然衛青天生的將才, 也不能指望他一個。李廣敗了就殺,以後衛青病了或受傷,誰還敢出兵匈奴。

 得給大漢留幾個人才, 他也得給衛青留幾個副手。

 劉徹還想到一層,人的忘性大,李廣死了, 過幾年某些人又會推出第二個“李廣”。他們捨得子侄, 劉徹不捨得他的精兵。李廣活著,功勳世家絕不敢再次嘗試。

 “李廣為大漢辛辛苦苦半生,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貶為庶人吧。”

 太后詫異,這可不像皇帝一貫作風。

 “母后認為該如何處置?”劉徹看出她的異樣。

 太后試探著說出, 論罪當斬。

 “人道七十古來稀。他快六十了, 就是不殺他也沒幾年好活。何必呢。”劉徹搖了搖頭, “為了他朕變成一個嗜殺的皇帝, 不好,不好。”

 這才是她兒子啊。她就說不可能只是想寬恕李廣。

 “哀家老了,以後宣室的事哀家不管了。”太后嘆了一口氣。

 劉徹這次懶得敷衍,兒子年幼,還得母后指點。

 幾日後太后的人依然在宣室,劉徹便知道他母親這次也是說說而已。

 九月大朝,廷尉呈上關於李廣等兵將的奏章,劉徹當庭批閱,除了把“當斬”改為貶為庶民,其他人維持原判交給小黃門。

 小黃門遞到廷尉手中,朝堂之上又變成菜市場。這次不再是為了領兵者爭執,而是各抒己見,目的卻只有一個,李廣當斬。這次依然沒有三公九卿。

 位列三公九卿的除了聽話的就是人精。人精知道皇帝尚未決定,詢問眾臣意見的時候可以說兩句。已經蓋棺定論的事容不得他們置喙。聽話如丞相,如公孫賀,商討政事的時候都不敢跟皇帝反著來。何況奏章批好了。

 話說回來,劉徹不痛快,身為臣子的別想痛快。

 劉徹託著下巴越過三公九卿十二人朝後看,點出嗓門最大的那位。那位是上大夫,出列後很堅持,李廣當斬。

 汲黯耿直地附和,王子犯法與民同罪。

 劉徹翻開被他壓下來的聯名奏章,上面沒有汲黯的名。劉徹想起來了,他和公孫弘一個德行,主和。衛青三戰三勝好像也沒得到他另眼相待。

 劉徹抬手把那本奏章摔到上大夫身上。

 如今的奏章不再是竹簡而是紙,紙鋪開,上大夫撿起來不想看也看到他的名,頓時臉紅了白白了紅,煞是可憐。

 劉徹不假辭色,“傳下去!”

 一時間朝堂之上多了許多張大紅臉。但有的人能屈能伸,捧著奏章認錯,舉薦衛青,為犧牲的兵將報仇。

 劉徹差點沒冷笑出聲,這時候想起衛青,早幹什麼去了。

 “朕也想用衛青。四年三戰,兩次帶兵長驅直入,衛青看似無恙,孩子都快出生了,可他經不起來回近兩個月長途奔襲。太醫說得休養個一兩年才可領兵。”劉徹長吁短嘆,一臉煩躁,“不然朕為何叫李廣領兵?”停頓一下,“收到匈奴侵擾邊關的消息時,朕很後悔張貼招兵告示。”

 健忘的眾人這才想起六七月份皇帝很不想用李廣,他們沒少背地裡罵皇帝“任人唯親”。可是能屈能伸的那位可以向帝王認錯,絕不承認讓他是當初迫使皇帝用李廣的人其中一個。

 那人不再言語,默默退下。

 劉徹抬抬手錶示散朝。

 三公九卿當中有人還有事,可也不敢在這個節骨眼上找罵。其他人不敢吭聲,眾人只能任由皇帝迤迤然走人。

 眾臣出了宣室正殿,大部分人朝公孫賀走去,詢問衛青哪兒傷著了。

 公孫賀哪知道,他快半年沒見過衛青了。

 主父偃認為匈奴襲擾邊關的時候,皇帝推三阻四是真不想打。最少今年不想。最終用李廣,其一沒想到他能敗成那樣,畢竟皇帝不止一次提到匈奴有重兵,出關後須謹慎。其二也存了賭氣的成分,被那份聯名奏章氣的。不然真想出兵的話,縱觀朝野還有誰能比衛青更合適。

 皇帝要是實話實說,死了子侄的官吏不敢埋怨他,卻敢恨衛青——誰叫他不毛遂自薦同李廣爭到底的呢。偏偏朝中能用的大將只有衛青一根獨苗苗,又是他小舅子,皇帝哪不捨得把他推出來。

 不得不說主父偃猜對一半,衛青身體極好,劉徹胡說八道。

 主父偃一直無緣報答衛長君,他便朝公孫賀走去,“衛將軍凱旋那日我們都見過,二十來歲的人看起來像三十歲。這才多久大夥兒就忘了?”

 公孫賀想起來了,“對,對,陛下還給他放十幾天假。”緊接著想起自己,“我那次無功而返,在家睡了三天都覺著頭疼渾身發虛。何況仲卿他不止要身先士卒,還得排兵佈陣。”

 公孫敖和李息今日也在。

 這二人親眼見過匈奴多麼彪悍難打,也很清楚戰場上瞬息萬變,若不是衛青果斷,頭一次他們就得交代在草原上。

 二人心向衛青,自然厭惡以前貶低衛青支持李廣的官吏。李廣帶兵無方,折損的士兵當中還有他倆認識的人,他倆越發恨舉薦李廣的人。

 二人互相看了看,李息對眾人說:“去年一戰,長平侯比我多走了幾百裡,比我辛苦多了。”公孫敖接著說,“直搗龍城那次長平侯比我倆多走了四五天。一天算三百里,也有近兩千裡。”

 他倆這話一出,心有不甘的人消停了。

 公孫弘也懷疑皇帝胡扯。但他一沒證據,二皇帝拒絕衛青出兵正合他意,他依然堅持以和為貴。公孫弘年齡大,又是三公之一,堪稱德高望重,他抬抬手說,“好了,都散了吧,散了吧。”

 眾人各回個府衙。公孫敖和李息前往上林苑把朝議內容告訴衛青。

 衛青忍不住嘆了一口氣。

 公孫敖點頭:“陛下就不該由著他們。早叫你帶兵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