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堂 作品

第1561章 西洋變局

    哪怕是李祐的夫人韋氏,也不敢隨意的對她進行呵斥。

    “蘭萱,你這泡茶的功夫可是越來越厲害了啊。”

    德妃接過茶杯,輕輕的抿了一口,很是享受的樣子。

    這些年,紅茶在齊王港和天竺非常受歡迎。

    反倒是以龍井香茶為代表的綠茶,在南洋這裡的市場不是特別的大。

    那些天竺人,甚至是大食人,喜歡把紅茶加點其他東西一起飲用。

    可以說在這裡的飲茶氛圍,整體跟大唐相比很是不同。

    “都是娘娘調教的好!齊王港四周有不少的丘陵,按照茶書上的說法,這些黃泥土的丘陵地帶,其實也是非常適合茶樹的種植的。

    您說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在齊王港四周也引入茶樹的種植,將來我們自己來設立一個製茶作坊呢?”

    劉蘭萱今年也就才三十出頭,顯然是不想這樣平凡的過一輩子。

    以前在宮裡頭的時候,她要出頭的話,那麼基本上沒有什麼希望了。

    因為作為德妃身邊的人物,她能享受的權利和福利,已經到頂了。

    但是來到齊王港這裡之後,情況又不同了。

    大唐的女子可不像是明清時期那樣,拋頭露面的事情根本不算什麼。

    長安城中,不管是武媚娘還是顧盼盼,亦或是紫霞她們,在商圈都是很有名氣的。

    所以劉蘭萱也希望自己能夠在齊王港這裡留下一些東西。

    茶葉顯然就是她認為非常好的一個切入口。

    大唐有許多的茶園,要想招募製茶的匠人,難度不是那麼的高。

    只要德妃下定決心在這裡種植茶樹,事情肯定是可以搞定的。

    不過,劉蘭萱顯然忽視了一些東西。

    “齊王港四周的土地也許是非常適合種植茶葉的,但是齊王港這裡卻是絕對不能種植茶葉的。

    所有的茶葉,只能從大唐本土運輸過來。

    這東西比較輕便,運輸成本也不算特別高,沒有必要在這裡種植。”

    德妃的想法顯然跟劉蘭萱不大一樣。

    作為在宮中沉浮了那麼多年的貴妃,她的覺悟還是非常高的。

    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她心中都有數。

    很顯然,種植茶樹,在她看來就是屬於不能做的事情。

    “雖然運輸成本是不高,但是那些商人可黑心了。

    明明在長安城才售賣一貫錢一斤的茶葉,在這裡居然按照十幾貫錢一斤來售賣。

    大唐到齊王港的航線已經非常的穩定了,又沒有特別大的風險。

    這樣的情況下,他們還想著掙那麼多的利潤,實在是太黑心了。”

    劉蘭萱負責德妃身邊很多東西的採辦,對於齊王港的物價情況,顯然還是非常瞭解的。

    “蘭萱,我以前聽說過一個故事,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

    當年新羅王國的人在金城附近偷偷的搞了一片桑樹林,然後在旁邊養殖蠶寶寶,想要自己製作絲綢。

    結果這個桑樹林還沒有完全的搞好,就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給燒燬了。

    所有的桑樹和蠶農,都死在了這場大火之中。

    就在同一個時間,新羅人自己開設的造船作坊,也一樣遭受到了大火的襲擊。

    你覺得這個故事是真的還是假的呢?”

    德妃在齊王港的日子過的很悠閒,時間很是充分。

    今天自己的貼身婢女居然毫無意識的踩在了紅線上,她自然要好好的調教一下。

    不過,她現在處事的方式非常的溫和,不會直接在那裡打罵。

    “所謂空穴不會來風,這個故事我隱約之間也聽人說過。

    想來雖然可能有一些水分,但是大體上應該是真的吧。”

    劉蘭萱猶豫了一下,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訴你,這個故事是真的,沒有任何的水分,甚至真實的情況比你想象的還要殘酷。”

    德妃繼續喝了一口紅茶,眼睛盯著劉蘭萱。

    “啊?這麼巧合的事情,居然是真的?”

    “巧合?蘭萱,你也是宮裡頭的老人了,你覺得這個事情是巧合嗎?

    這個世界上,哪有那麼多的巧合的事情啊。

    如果你覺得這是巧合,那麼說明你沒有把這個事情看透。

    任何巧合的背後,往往都是有人為的痕跡的。”

    德妃是把劉蘭萱當成自己半個妹妹在看待了。

    所以調教起來也很有耐心。

    “娘娘,您的意思是新羅王國的這幾場大火,都是人為的?

    那些種植園和造船作坊裡頭的匠人,全部都是被人故意燒死的?

    這……這也太殘酷了一點吧?

    一次性至少死傷上百人,甚至更多吧。”

    劉蘭萱覺得自己算是比較心狠的人了。

    畢竟在宮裡頭,你要是心不夠狠,那是活不下去的。

    深宮之中,每年都有不少的冤魂,劉蘭萱對此也是見怪不怪了。

    但是一次性的搞死幾百人的事情,她還是沒有經歷過的。

    “沒錯,這些桑樹種植園和造船作坊裡頭的和農戶和匠人,聽說有五百多人,沒有一個活口。

    其中有不少還不是被大火燒死的,而是在混錄之中被弩箭、刀劍給斬殺的。

    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德妃說這個事情的時候,劉蘭萱突然打了一個冷顫。

    自家娘娘突然跟自己說這麼一個故事,顯然不是吃飽了撐的。

    剛剛自己提出想要在齊王港種植茶樹,修建製茶作坊。

    如果真的這麼發展下去的話,是不是齊王港這裡的茶園和製茶作坊也會遭遇到突如其來的大火呢?

    隱約之中,她察覺到了什麼。

    “娘娘,這個事情,難道是我們自己的人做的嗎?

    新羅人自己一直都是沒有辦法制作絲綢的,所有新羅等地的絲綢都是從我們大唐售賣過去的。

    現在他們準備自己搞起了桑樹林,顯然是想要嘗試著自己製作絲綢。

    這麼一來,就會讓我們大唐的商家受到損害。

    一旦新羅那邊的絲綢上了規模,到時候甚至會跟我們大唐的商家在海外搶奪市場。”

    劉蘭萱畢竟不傻,她很快就醒悟過來了。

    “是啊,你說的沒有錯。

    如果我們在齊王港種植茶樹,那麼很快的可能天竺那邊也會有人種植茶樹。

    就以這裡的氣候跟人口數量,將來這裡出產的茶葉,哪怕是質量不如我們大唐,但是數量肯定是不會少的。

    你都知道,一斤一貫錢的茶葉,在齊王港可以售賣十幾貫錢。

    這裡面的利益是非常豐厚的,也給我們大唐帶回去了非常多的財富。

    如果我們把這筆財富給搞沒了,你說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

    德妃娘娘這個時候總算是把話給徹底的說透了。

    “嘶!”

    劉蘭萱倒吸一口冷氣。

    這個時候她算是徹底的反應過來,自己剛剛提了一個多麼愚蠢的提議了。

    有些事情,不是那麼簡單的。

    “娘娘,奴婢錯了,以後再也不會提在齊王港種植茶樹的事情了。

    並且不僅我自己不會再提,我也會留意有沒有其他人不懂事,在這裡種植茶樹,給我們招惹禍患。”

    “我們那個太子殿下,是非常仁慈的,但是也是非常殘酷的。

    對於大唐百姓,他充滿了友愛。

    但是對於番邦屬國的人員,他卻是一向是以最壞的惡意去揣摩對方。

    當初他還是楚王的時候,就安排人員去對付新羅王國的桑樹林和造船作坊。

    如今對於絲綢、茶葉、瓷器這些給大唐帶來巨大利益的技術,那是絕對不會放鬆的。

    任何人想要在大唐本土以外製作這些東西,都是一種對大唐的挑釁,必須堅決打擊的。

    甚至在移民的時候,那些會製作絲綢和炒製茶葉的的人,都是屬於限制移民的。

    而在我們齊王港以及其他各個地方,肯定都有朝廷的耳目在打聽消息。

    一旦有人嘗試打破規則,踩踏紅線,立馬就會遭受到懲罰和報復。”

    反正話都已經說到這裡了,德妃乾脆跟劉蘭萱好好的聊了聊。

    “娘娘您這麼一說我就理解了。

    不管是絲綢還是茶葉,亦或是玻璃鏡子和瓷器,這些都是大唐對外貿易的主要貨物,給大唐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也給大唐的作坊和農戶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這些東西都是屬於我們大唐的根本利益,不允許任何人去破壞的。

    如果有人敢嘗試挑釁這些東西,朝廷就一定不會放過他們的。”

    劉蘭萱鬆了一口氣。

    還好自己跟娘娘彙報了這個事情。

    要是什麼都不說就先開乾的話,到時候種植茶樹的技術傳播開來,自己就成為罪人了。

    “現在知道怕了吧?身在海外,很多事情跟長安城是不一樣的。

    有些東西我們可以放心大膽的去做,但是有些事情卻是要非常小心,千萬不要做錯事情了還不知道。

    到時候就連自己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呢。”

    話說到這裡,今天的這個談話基本上就算是完成了。

    劉蘭萱自然也知道今後應該怎麼去管理下面的人,免得犯了不該犯的錯誤。

    ……

    “阿姊,我感覺這齊王港比長安城還要舒服啊,天高皇帝遠的,也不用擔心有御史來彈劾。

    哪怕是朝廷有什麼不滿,也是鞭長莫及呢。”

    齊王港城主府中,韋待價咬了一口香蕉,很是恰意的坐在一張藤椅上面。

    天大地大,在齊王港,李祐最大。

    作為當年的齊王妃,雖然現在沒有封號了,但是李祐的夫人韋氏在這裡的地位自然不會低。

    除了德妃之外,她算是整個齊王港最尊貴的女人了。

    這也是韋待價會把韋家在海外的貿易重心放在齊王港的重要原因。

    作為僅次於五姓七望的京兆韋氏,在關內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

    不過在海外,他別說跟太子黨比,就是跟蕭家或者程家比,也是大有不如的。

    好在齊王港這幾年發展很快,把重心放在這一塊的崔家,算是享受到了一把紅利。

    “阿耶派你來海外,是想要讓你歷練一番,可不是讓你過來遊山玩水的。

    我可是聽說這段時間你經常出沒在青樓酒肆之中,小心阿耶知道了打斷你的腿。”

    韋氏就韋待價這麼一個一母同胞的弟弟,所以對於韋待價也是非常的縱容。

    不過,該叮囑的,她倒也還算知道要叮囑。

    “阿姊,我去青樓那是為了跟那些商家搞好關係。

    我們韋家除了城南馬車行還算比較有名氣,其他的不管是棉布還是絲綢,名氣都不算最響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