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的呼喚 作品

209章:遙遠追擊

    少算作普通類型的黃興。

    當25世紀到達以後,人類終於跨出了太陽系,來到了整個太空。這時候他們才發現自己的太陽,原來在整個的宇宙當中,只算做一棵矮黃星。

    所以太陽的軌道最外側。包括金星和水星。都是那種極其乾燥炎熱或者是毒氣漫天的星球。

    而當太陽系的光波輻射溫度達到一定合理範圍。正好是他的第三軌道,也就是地球所處的這顆軌道。

    再加上地球自身擁有內部循環磁場以及環繞周邊100公里左右的大氣層。儘可能最大的削減了太陽風暴以及太陽輻射光源的熱度。

    使它到達地球上之後,達到了地球人類合理的溫度需求。

    而超過地球之後的大約5700到7000萬公里。這裡大約就是火星的位置,火星所銷售的太陽輻射實際上要比地球少。

    只不過火星是在一顆年輕時代就已經死亡的行星。它的內核失去了完全的動力。所以火星上大氣層非常薄弱,因此無法控制自身引力固化水源和空氣。

    而後來人類就一直把地球所存在的軌道叫座可宜居軌道。人類一直認為在宇宙當中,凡是有這樣類型的恆星加行星環繞的星系。

    基本上第三軌道就是屬於可移居星球所在的軌道。

    不過當25世紀以後,人類到達了太空,這才發現原來要比太陽大幾十倍,甚至幾十萬倍。這樣的超級黃星,或者是大黃星,大有人在。

    所以不可能再按照第三軌道就是可移居星球所在軌道。這種太陽系的規則去劃分其他有人居住的可宜居星球位置。

    因此上這次發現的139號星系。他的第五軌道才是屬於個宜居星球軌道。

    林東在這個軌道上探測器發現了外星人的艦隊。不過這是一隻大約只有5000艘作戰母艦的艦隊。

    而且他們的作戰母艦幾乎完全都是碟形母艦。雖然數量不多,但是這些作戰母艦有自身的特色外觀。

    特別是在母艦的背部,有很多隱蔽可以打開的窗口。這些窗口看起來並不是太大。一般的直徑大約只有200毫米左右。

    但是通過系統的分析,這些窗口如果一旦打開,很可能從內部可以向外發射光分子。

    而系統進行的演示判斷,這種外星人發射的光分子是一種多元化組合,變形的光分子材料。

    他未必就出生變成無人機,很可能會根據艦隊的作戰需求重新規劃自己變形模式。

    也許可以變形成為大批的各種光線和光束。

    然後重新在空中集結,再對敵方的陣型進行猛烈衝擊。

    看到這裡,林東立刻命令自己的艦隊戰停下來,調轉船頭擺成陣型,在距離對方大約70萬公里的範圍。

    將自己的陣線拉開駕駛,準備打擊這隻外星人的艦隊。

    遠征軍到達任意一個空間,作者每一宇宙位置上。只要發現這個位置上存在有外星人艦隊,不管這隻外星人艦隊是什麼樣的族群?

    只要他們沒有向遠征軍,立刻繳械投降,同意歸順編組為同盟軍的話。

    那就是遠征軍的敵人,無可厚非,所以自己可以不經過任何通告和打招呼的方式,直接向敵軍發起攻擊。

    中國陣線第一波次是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