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塘舞仕 作品

第609章 獨特見解 大伯聊發少年狂

    第二,他的人生很短暫,24歲跟隨叔父項梁起兵反秦,三年滅秦,然後又經過四年楚漢相爭,人生時間軸非常的明確。在他青年時代,去咸陽遊歷,看到秦始皇的浩大聲勢,他就發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壯志。作為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他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光復楚國,恢復天下。

    第三,最重要的就是他身上所具備的貴族精神,何為貴族精神?貴族精神,應該有三根重要的支柱,一是文化的教養,抵禦物慾主義的誘惑,不以享樂為人生目的,有高貴的道德情操與文化精神;二是社會的擔當,珍惜榮譽;三是自由的靈魂,有獨立的意志。

    在霸王短暫的一生中,很多人都有兩個疑問:

    第一就是霸王滅秦之後,聲望,兵力,權勢,天下無二,為何他不效仿秦始皇直接當皇帝,而偏偏搞了一個鬆散聯邦,自己回到老家做了一個名義上的霸主,只要你不鬧事,尊我為霸王,大家就關起門來各過各的小日子。

    說到這裡,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個情況和周朝,以及春秋時期多麼相像呢?那個年代是禮樂封建,天下大同,不見刀兵的和諧社會,我想很多人也會提到霸王的殘忍,鉅鹿一戰坑殺20萬降卒,這是事實,可是經過多年的戰爭,千里白骨,流離失所,這一定也是霸王不願意看到的,所以他的理想就是恢復到周朝的那種大同社會,他已經厭惡了戰爭,從後面數次和劉邦的戰爭中可以看到,只要劉邦服軟,霸王就不趕盡殺絕,立即鳴鑼收兵。

    可是劉邦為什麼又要數次起兵造反呢,這就與劉邦那幫手下人的慫恿有關,劉邦手下的人,要麼是偷雞摸狗之輩(包括劉邦本人,樊噲,盧綰等),要麼就是是生活的loser(韓信等),要不就是聲名狼藉之流(陳平等-陳平盜嫂),要不就是一些底層的公務員(蕭何,夏侯嬰,曹參,周勃等),他們把腦袋別在腰裡跟著季哥鬧革命,最後不但沒有進入到權力中心,而且還被封在了蜀地,離家鄉彭城幾千里路之遙啊,吃不慣,住不摜,這一點,從後來劉邦做了皇帝之後,特意在長安為他老爹修了一模一樣的中陽裡就可以看得出來,那大家同樣的一起出來混,憑什麼你項羽就可以回到彭城老家幸福的生活,我們為什麼就非得要背井離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