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塘舞仕 作品

第18章 炎秋相熟 蜻蜓點水知公司

    下午上班,就和龍炎秋熟絡了很多,不像上午那麼束手束腳了,開始一邊學習一邊聊天。這龍炎秋看著吊兒郎當的,萎靡不振,不善言談,其實熟了之後,發現這傢伙很會侃啊。他是江西修水人,老婆孩子在老家,他隻身一人在深圳,同時也瞭解了很多工廠的事:工廠大老闆不常來,一年能來個幾次而已,大部分時間都是呆在韓國漢城總公司,這邊工廠主要是由老闆娘的外甥,也就是廠長負責。廠長呢,一多半時間在深圳,一小半時間去香港,蘇州和韓國那邊出差。

    工廠裡常駐有兩個韓國人,一個是劉經理,名叫劉連植,才從菲律賓工廠調過來三四個月,對工廠還不算很熟悉,另外一個是徐經理,負責技術和圖紙的,不常在辦公室,一般都是待在技術部辦公室,帶領技術人員解決技術問題和做圖紙呢。

    辦公室坐在第四排的靠走廊的那個穆經理,就是鑲著大金牙,滿臉褶子的那位,名叫穆才林,是福建晉江人,他啥都不懂,但是他是泰華工業園穆老闆(香港人)的堂弟,而且韓國人在初來中國大陸之時,很多東西不懂,為了打理和政府的關係,就需要一位中國人來處理一些當地的事務。再者,他們租用的是穆老闆的廠房,為了夯實關係,所以聘請了穆才林作為經理,主要負責管理工廠後勤,辦公室事務等,每月工資3000元。

    這個穆經理呢,利用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自己承接了一部分工廠外發加工業務,當然是那些工序簡單,而且利潤高的訂單由他優先來做了,名義上是他老婆平時做的,可是其實有很多拍他馬屁的工人,每天去他家裡,幫他老婆做的,估計每月盈利也不少,肯定不會少於他的工資吧。

    每個月能掙6000元,再加上聽說他老婆平時做飯都不買菜,都是直接去食堂拿,這又相當於賺了一筆,所以說這已經是那個年代很高很高的薪水了,甚至相當於一個普通工人一年半的工資啊,對我們這些辦公室人員來說,每月到手650-85=565元vs6000元,那絕對是“吾之比穆經理,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啊。

    中間位置是劉經理。

    靠裡面的是徐經理。

    第三排中間的是營業部許主管,叫許德勇,吉林延邊朝鮮族人。

    走廊處的是生產部姚主管的位置,姚帆和龍炎秋一樣都是江西人。

    最裡面的是質檢部主管石章華,她是陝西人,質檢部有一半人都是陝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