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了 作品

第2919章 散居於一片空曠平原上的殷商遺民部落(求訂閱求票票)

    但問題是在大唐開始對付高句麗諸國開始,程三郎又怎麼可能不把心思,落在了這在後世聞名於世的天然良港上。

    所以,漢唐商行樂意在那膠州灣建設大型港口和碼頭,膠州的官員自然是樂見其成。

    畢竟膠州若是因此港而變得繁榮富饒,他們這些官員也是有功的。

    而就在入冬之前,這膠州港的庫房裡邊,早就已經屯積了超過一百五十萬石的糧食還有數十萬匹白疊布。

    除了這裡,耽羅島上也同樣屯積著超過百萬石的糧食和數十萬匹白疊布。

    至於為什麼,呵呵,當然是做生意,之前在用經濟手段暗算高句麗的時候,糧食就是最優秀的武器。

    未來,還會有大量的糧食,從那交趾向著這邊進行販運。

    以便能夠從這裡的諸從蠻夷之手中,獲取許多當地特有的物資。

    糧食和布匹,在這個時代,就是最好的經濟武器,根據之前漢唐商行與那扶桑島諸國之間的協議。

    每年需要向扶桑島十一國提供接近兩百萬石的糧食,好在,對於掌握著交趾產糧區,以及跟林邑國權臣關係極好的漢唐商行。

    如果想要摧毀大唐周邊諸國的糧食價格,只需要籌備一年的時間,漢唐商行甚至可以動用近千萬石的糧食來打價格戰。

    沒辦法,掌握了後世著名大米產地,又懂得三季稻栽培技術,糧食產量就是那麼的豪橫。

    好在程三郎很清楚,糧食產量萬萬不能搞太多了,不然,穀賤傷農,絕對不是一句玩笑話。

    後世為什麼許多的國家與政府要不停的補貼農業,為的就是能夠保證和維持農業的積極性。

    糧食安全,只有握在手中,才會覺得安心。更何況是民以食為天的華夏民族,更加的重視糧食安全問題。

    這也是為何程三郎在還未開發出海外市場之前,一直讓漢唐商行儘量控制田地規模,多多種植經濟作物的原因所在。

    不過隨著那交趾之地的各種經濟作物的連連豐產,同樣也吸引了大量的嶺南道百姓們朝著那邊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