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香爐

 等喬若瑙再次擁有意識,發現自己身處一個四面都是白牆的空間,神奇的是這個空間並沒有門或窗,面前只有一個色澤暗淡的香爐殘影。香爐形制類似博物館裡展覽的漢晉時期流行的博山香爐,通體材質不明,似金非金,似陶非陶,周身圍繞著一層金黃色的光暈。香爐下呈豆形,鑲嵌33顆不同顏色材質的寶石,交相輝映,琳琅滿目。上蓋如山形,高而尖,共有22層,每層都有鏤空雕刻著的圖案,似乎描述著不同的故事,以喬若瑙不太專業的眼力,只隱約猜出了第三層的圖案大約是女媧和伏羲,無他,喬若瑙畢竟是中文系畢業,古神話還是耳熟能詳的,這香爐上的圖案栩栩如生,特徵鮮明,簡直是送分題:正在畫八卦的人面蛇身男子,自然是伏羲啦,那拿著柳條抽泥巴,周圍還有好多小小的人圍著的人面蛇身女子自然是女媧娘娘啦。喬若瑙身處陌生環境卻還不忘腦洞大開的自嘲:“聽說女媧娘娘捏泥人累了就直接拿柳條抽泥,泥點子就能化成人,看來這是真的了。不過雖然這樣做是大大提高了效率,卻難免潦草,不如精心捏的漂亮精緻。哎,原來我長得醜是因為我是泥點子的後代呀。

 這香爐古樸大氣又不失精緻華麗,自帶渾然天成的流暢感,紀錄片裡所見的博山爐與之相比簡直不值一提,一見便知不是凡品,可惜只是個殘影。殘影旁邊是幾塊粗糙的陶製底座,七零八落,連一個爐底都沒拼全,還有一堆碎末,不,或者叫齏粉更恰當,與周圍華麗的香爐殘影形成了鮮明對比,看起來寒酸可憐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