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TqcsLV 作品

第五章 探陣

 姜太公封神時,沒有封自己,元始天尊為了補償姜子牙,特准許500年後轉世重修,即諸葛亮,可是諸葛亮四把大火,火燒新野,火燒博望,火燒赤壁、火燒藤甲兵,燒掉自己成神的機會,500年後又轉成劉伯溫,最後功成名就,位列仙班,成為了神仙。但是陣法呢,一直延續到至今,稱為八卦陣

 八卦陣分別,天覆陣、地載陣、風揚陣、雲垂陣、龍飛陣、虎翼陣、鳥翔陣、蛇藩鎮’

 天覆陣,天陣十六,外方內圓,四為風揚,其形象天,為陣之主,為兵之先。善用三軍,其形不偏。作用運用天威大自然的力量,比如某國空軍看到天打開門戶,讓你能進入另一個空間,至於是生死就不知道了,威力也是最大的。

 地載陣,地陣十二,其形正方,雲主四角,衝敵難當,其體莫測,動用無窮,獨立不可,配之於陽。作用運用地形高低變化的能量,配合天陣形成了天地一體,絞殺於萬物。

 風揚陣,風無正形,附之於天,變而為蛇,其意漸玄,風能鼓物,萬物繞焉,蛇能為繞,三軍懼焉。作用,形成颶風增加能量,比如臨失蹤前的船隻,在出事之前發回來的信息,凡是行駛在這裡船隻都有和颶風、大浪的對抗證據。

 雲垂陣,雲附於地,始則無形,變為翔鳥,其狀乃成,鳥能突出,雲能晦異,千變萬化,金革之聲。作用是增加對人或物迷惑的能量,風起雲湧形成的力量足以撕裂任何的人或船隻以及空中的飛機。

 龍飛陣,天地後衝,龍變其中,有爪有足,有背有胸。潛則不測,動則無窮,陣形赫然,名象為龍。作用是影響人的思維,使人產生幻覺,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從而判斷出錯,導致最終的失敗。

 虎翼陣,天地前衝,變為虎翼,伏虎將搏,盛其威力。淮陰用之,變為無極,垓下之會,魯公莫測。和龍飛陣相同功效是一樣。

 鳥翔陣,鷙鳥將搏,必先翱翔,勢臨霄漢,飛禽伏藏。審之而下,必有中傷,一夫突擊,三軍莫當。藉助飛禽和人在空中的力量。

 蛇蟠陣,風為蛇蟠,附天成形,勢能圍繞,性能屈伸。四奇之中,與虎為鄰,後變常山,首尾相困。藉著地面的一切可借的力量

 八陣分別以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命名,加上中軍共是九個大陣。中軍由十六個小陣組成,周圍八陣則各以六個小陣組成,共計六十四個小陣。八陣中,天、地、風、云為“四正”,龍(青龍)、虎(白虎)、鳥(朱雀)、蛇(螣蛇)為“四奇”。另外,尚有二十四陣佈於外圍,以為機動之用。

 八陣的特點,正如李靖《問對》所指出的,是“大陣包小陣,大營包小營,隅落鉤連,曲折相對”,“內圓外方”;而其構想,則與《周易》是分不開的。八陣的排列,實際是一幅“文王八卦方位圖”(即“後天八卦圖”)。八陣中的每一陣都由六小陣組成,取《周易》六爻之意。八陣加中軍的總共六十四個小陣,與《周易》別卦的六十四卦相合。至於八陣的奇正之法,即杜牧之《孫子注》所說的“奇亦為正之正,正亦為奇之奇,彼此相窮,循環無窮”,則更是《易》理在佈陣中的具體應用。

 在這裡咱得交代一下,很多人都認為易經是文王所創,其實不然,文王拘而演周易,文王只是研究者,不是創造者。在周朝之前還不叫周易,叫歸藏。歸藏之前稱連山。

 周易是中國古老的卜筮之書,是遠古時期中華先祖與神靈溝通的工具。雖是筮佔之書,但其內在的哲學思想和獨特的邏輯體系卻是構成中國傳統哲學和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骨架。之後由於孔子的重視並著“十翼”,《易經》由卜筮之術上升到哲學高度,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其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通萬物之情;究天人際,探索宇宙人生,必變、所變、不變的大道理,闡明人生知變、應變、適變的大法則,作為人類行為的規範。這一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稱作“天人之學”,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一切學術思想的根源,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最大特色。

 通常情況下,《易經》泛指《周易》,其分為“經”和“傳”兩部分。經文爻辭是周文王“拘羑里,演周易”而作,易傳(十翼)部份,為春秋時期孔子整理編纂而成,《易經》因之成為儒家經典,冠群經之首。

 此外,《易經》對道家影響亦深,被尊為道家“三玄(《周易》、《老子》《莊子》之一。

 易經《周易》的精髓是將天、地、人視為一個整體,把不同質、不同態的事物聯繫在一起,以探討其運行的規律。諸葛亮治國、用兵時十分注重天、地、人的綜合考察。他在《將苑·智用》中寫道:“順天、因時、依人以立勝。”強調一個優秀的將領應“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識地理,四海之內,視如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