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呆毛 作品

第51章 逐漸理解2

 “事實證明你在碼頭放一根薯條,鴿子真會去吃薯條,你不知道它是愛吃薯條還是單純的餓了。” 

 “現在的所有變化,無非是曾經的延續和改變,數千年前人類在追求天下大同,現在追求共產,兩者有區別又沒有區別,區別在於運動方式不同,沒有區別在於都是以人為本。人的不確定性與矛盾,會讓所謂美好的目標隨時毀於一旦,超越時代限制的人,往往是最痛苦的人,他明明知道這一切,卻又難以去改變,甚至不被他人理解和謾罵,這最直觀的割裂感。” 

 周龍沒有釋懷,他道:“難怪我越是去學習,越是去了解自我,那種疏離感就越深,反而能跟墨瑟他們聊得來,與正常人類有代溝。” 

 “佛教講緣起性空,萬事萬物因緣而起因緣而滅,人類的出現是生物運動和外界環境影響下,因緣而起的存在,生物的運動是緣,外界環境的影響是緣,人類自身的努力也是緣,缺一不可的緣分。” 

 “而人類的滅亡,則是在萬般因緣巧合下,所走上的一條無法預知的滅亡之路。” 

 “我對我的自我理解,隨著我思想的不斷變化和外界環境而驅動,我與世界的未來,其變化從來不是命中註定,重點在於因緣之下的選擇。” 

 “那種疏離感,是否可以在選擇中消散。” 

 祂道:“緣起性空不代表讓人真的變空,不能執著於緣起性空,世界這個概念是人定義的,本身就是空的,可你不能否認其本身的存在,不能因為它是機緣巧合下產生的事物,就去否定它的存在。” 

 “你眼前的一切,就是的事實,這個事實侷限於你自身,而非事實本身。” 

 “不然屁股下的椅子是何來的,你坐的時候有沒有感覺。”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就算是被古人認為是不朽的黃金,也會有分解的一天。” 

 “釋迦摩尼早就告訴給你,好好享受當下緣起的生活和生命,就算因緣死亡,你遲早會以另一種方式因緣相聚,繼續存在下去。” 

 “追求事物的恆久,而不是直面緣起緣滅,留下來的唯有幻滅。” 

 周龍覺得自己應該停住這些話題,迴歸根本問題,他再次問道:“迴歸原本話題,老媽,我該怎麼解決疏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