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能改命 作品

第31章 醫易同源

 無他,這位老友竟然嘴角含笑,毫不掩飾欣賞之色得掛起弧度。 

 幾十年的老朋友,他自是知道自己這位老朋友到底多嚴苛。治病救人,就算有九成九的把握也會言語自己只有一半機會。 

 十分的話語情緒從來只表露一兩分,其他都埋在心裡不與人言,屬於那種資深的謎語人。 

 這種純粹,乃至於溢出來的滿意,相交十幾年,自己從未見過。 

 姜毅對英叔的性格瞭解更是不必說,心中也不由一定。 

 中醫這門學科博大精深,但先祖早已在數千年前就將其用最簡潔的文字記錄成書。 

 醫易同源,易者,自然是簡單的意思。 

 所以從大綱和本質上講,中醫又是再簡單不過的學問。 

 所謂草藥學,說白了也就一句話:用藥性之偏糾人體之偏。 

 與化簡為繁的西醫不同,中醫化繁為簡,對草藥的認識是從神農嘗百草開始的。 

 天下藥物即便再出奇,再出新也逃不出性與味。 

 簡而言之,即便不認識的藥草,先看其顏色。 

 青赤黃白黑,一望就知。 

 所有青色入肝,赤色入心,黃色入脾,白色入肺,黑色入腎臟。 

 至於味道,淺嘗就行不用嚥下。 

 味道淡入氣分,味道厚(重)入血分。 

 同樣,酸者入肝,鹹者入腎,辛者入肺,甘者入脾,苦者入心。 

 只要是藥物天然的顏色和味道,絕逃不出這種本源大綱。 

 黃豆,黃色,自然入脾。 

 細細品嚼,還能感覺到那種大豆中的甘甜,故而黃豆對脾胃是相當完美的食物。 

 黃豆本身味淡,所以入氣分,行氣而利水。所以這才說健脾利水,腹脹食呆。 

 至於解毒,那就純粹是生活常識呢。 

 民間本就有一把黃豆解百毒的說法,同樣的豆類,綠豆更是不能和中藥一起用。 

 所以即便沒有看過黃豆的藥性,姜毅也勉強能答出三四分來。 

 “馬馬虎虎!《本草綱目》記載:解百毒,下熱氣。《神農本草經》言:塗癰腫。煮飲汁,殺鬼毒,止痛。不過身為醫者,應當活學活用,寬中導滯;解毒消腫。瘡癰腫毒;脾虛水腫都適用,外傷出血也可外敷解燃眉之急。” 

 “若是其他學問,自然可以博而不精。但醫道乃生死之大事,不可不精。” 

 縱然壓不住笑意,不過該嘴硬的時候林正英從不服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