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霓裳 作品

第47章 第47回 審黛玉寶釵含酸

 卻說從櫳翠庵出來後,黛玉發現這寶玉竟與妙玉十分熟稔。然而黛玉知曉歸知曉,卻不曾有疑心。因她亦看出,妙玉對寶玉之意是坦蕩純粹,毫無曖昧。若是說有,不過是知己之情罷了。古語云: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妙玉心裡,不但沒有僧俗之別,甚至沒有男女之分。你可以說她放誕詭僻,亦可以說她特立獨行,只因她是檻外人,不受任何戒條限制,也不被任何情感羈絆。此是題外話,不提。

 且說賈母因覺身上乏倦,便命王夫人和“三春”姐妹陪了薛姨媽去吃酒,自己便往稻香村來歇息。鳳姐忙命人將小竹椅抬來,賈母坐上,兩個婆子抬起,鳳姐李紈和眾丫鬟婆子圍隨去了。寶玉與湘雲邀黛玉去釣魚,黛玉道:“我身上也有些乏了,你們去吧,我先去歇歇再去。”兩人便應著自去了。

 黛玉一徑來到稻香村,走至李紈屋內,見賈母正獨自一人靠在貴妃椅上閉目養神。黛玉走上前去,默默看著賈母,那是一張十分慈祥的臉龐,那樣安詳的神情,與一般家庭的老祖母無甚區別。只是,那臉龐,雖保養得當,卻依然難掩疲憊蒼老之態,相比那劉姥姥,實在是少了許多康健與矍鑠。黛玉有些心疼,輕嘆出聲。賈母並未睡熟,聽見聲音即睜開了眼,見是黛玉,便笑道:“玉兒,怎麼來了這裡了?你頑去吧,我歇歇就好了。”黛玉笑了一笑,道:“外祖母,您看那劉姥姥,精神可好?”賈母按了按頭,道:“她精神極好,逛了一日也不覺累的,我卻乏得很。”黛玉蹲下身來,幫她輕輕揉著太陽穴,又道:“可見鄉下也有鄉下的好處。若是有一天,我們也去鄉下住,外祖母可願意?”賈母凝神看了黛玉一會子,繼而笑道:“鄉下雖清苦些,卻也輕鬆自在,不比在這高門大院的活得累心。若能去住上一陣子,也是好的。”說著嘆了一口氣,緩緩說道:“玉兒,我知你伶俐,心也極細,想必也明白許多事。你且告訴外祖母,你對這賈府之事,所知多少呢?”

 黛玉沒料到賈母會有此一問,愣了一愣,隨即說道:“略知曉一點兒。”賈母將黛玉摟在懷裡,又嘆道:“玉兒啊,你母親去得早,不知她是否曾向你提起過這府中之事。你可知,在這府裡,你是我唯一的嫡親骨肉了。你這兩個舅舅皆不是我親生,而是過繼過來的,雖說對我也還好,但畢竟心裡隔著一層。寶玉這孩子,是我從小帶大的,倒是個極聰明又重情義的好孩子,故而我也極疼他。”說罷,頓了一頓,又道:“我是一路富貴走過來的,如今這府裡,何曾比得了你外祖父在世之時?雖說看著熱鬧,卻是一年不如一年了。這府裡上上下下,勾心鬥角,個個算計,還只當我這老婆子糊塗不知道。我也老了,不想費心思了,也就裝作不知道罷了。”說罷又是長嘆一聲,良久不語。

 黛玉沉吟道:“常言道:‘月盈則虧,水滿則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們這府赫赫揚揚,已將百載,放眼府中,主僕上下,安富尊容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著實可嘆呢。”賈母聽得黛玉如此說來,不禁流淚道:“可嘆這偌大的賈府,竟無一人有你這樣的見識。我見過那些大家敗落的,敗得連個寒門小戶都不如!一日這賈府倘或樂極生悲,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的詩書舊族了!”黛玉勸道:“外祖母切莫傷心,一切自有定數。何況你還有玉兒呢。”賈母將黛玉又摟緊了一些,只是長嘆不語。黛玉心裡暗歎:老太太心裡明鏡似的,什麼不知道呢。只盼以後自己能陪著她老人家安享晚年,也不枉這穿越一遭了。

 黛玉讓賈母好生歇歇兒,自己便出了稻香村。行至沁芳橋,見寶玉湘雲正坐在亭子欄杆上拿著釣竿釣魚,一群丫鬟們四散在周圍,有坐在山石上的,也有坐在草地下的,也有靠著樹的,也有傍著水的,笑聲不斷,十分熱鬧。一時又見鴛鴦帶著劉姥姥來了,正要各處逛去,小丫頭們都趕著取笑。黛玉只和寶玉湘雲坐在一處,看他們釣魚,說些閒話兒。水中飄零著許多花瓣兒,偶有幾條金魚躍出水面,在午後的陽光照耀下閃著金光。

 一時賈母醒了,就在稻香村擺晚飯。賈母因覺懶懶的,也不吃飯,便坐了竹椅小敞轎,回至房中歇息,命鳳姐兒等去吃飯。於是大家復進園來,因賈母不在,席上也沒有白日那樣熱絡,各自吃完飯,大家散出,都無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