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佼 作品

第二卷幽靈粒子 120信念

 司機看著泥漿橫流的街面上,被貨車壓出的車轍正在淅淅瀝瀝的雨中漸漸平復。他問道:

 “說到地下城,有個事兒我一直不太明白。按說地下城修在城外,甚至是無人區不是更便於施工嗎?為什麼非要修在現有城市的地下呢?”

 陳飛宇解釋道:

 “地下城是在未來的惡劣環境下,文明得以延續的根本,也是未來人類在相當長時間裡的家園和庇護所。選址問題不單單要考慮工程難度,而是經過自然和社會科學家們嚴謹論證的結果。

 當前地球上的城市分佈,實際上是在社會和自然雙重選擇下的結果。在我們沒有更好的理論依據之前,現有城市位置就是最好的答案。這就是為什麼幾乎全球所有的大型城市都在建設地下城。”

 司機似懂非懂地點著頭,陳飛宇的解釋似乎並沒有解開他的心結。

 夏嵐接著說道:

 “除了科學方面的因素,還有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對於廣大的普通人來說,整個移山工程離他們最近,也是他們最關注的就是地下城建設,這直接關係到自己以及兒孫在未來的生死。並且整個地下城建設工程量空前地大,週期會橫跨一個世紀。

 要完成這樣的壯舉,僅僅依靠超強的工業產能是不行的,還需要三代人前赴後繼、堅持不懈的奉獻精神,人性的特點註定了這種精神是很難自發地長久維持的。就像偉大的志願軍戰士們,之所以甘願捨棄生命冒著炮火衝鋒,是因為他們心中都有一個信念——保衛家園。

 要完成移山計劃也需要這樣一個信念,而地下城這種與普通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工程就是這種信念的最好具象。讓人們隨時看到地下城工程的建設,就是深化這種信念的最好辦法。”

 司機連連點頭道:

 “你們這樣一說,我就完全明白了。”

 隨後,司機轉向小朱,說道:

 “你剛剛問我地下城的建設狀況,我還真去過地下城!”

 小朱兩眼放光,陳飛宇和夏嵐都興致勃勃。這十年來他們都疲於空間工程,卻真的一次地下城都沒去過。

 司機興奮地說道:

 “我那次是接一位esdc地球工程的領導去地下城,入口就在西三環立交下頭。那二十幾公里長的下坡甬道有高速路那麼寬。到達地下七百多米深的第一臺階的工作平臺的時候,已經熱得不行了。

 那地方用別有洞天來形容都算客氣了,我目測那個已經被挖空的空間,放下四個鳥巢都還有富餘。十幾臺盾構機像蠕蟲一樣往圍巖裡邊鑽,上百輛渣土運輸車像螞蟻窩裡的螞蟻一樣亂竄。在那種封閉空間裡,這麼高強度地作業,光噪音都讓人頭皮發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