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與土豬 作品

第40章 一系列事

 開封楊家和太原楊家在誥命夫人不打算退讓的時候,開封楊家的摺子重新上去,太原楊家也不再拖著。

 西北定邊。

 清風寨扈莊主找定邊知州潘易嶺,請他調京師扈三娘回清風寨整理防務,潘易嶺應承下來。

 潘易嶺知州這個任職實在不好評論,定邊這個偏遠邊陲對於他其實並不適合,他更適合在內地知州任職發展民生。

 定邊在朝堂序列是定邊軍,這就是一個前線州,最重的是軍事,這恰恰是潘易嶺最短缺的地方,當然,作為文臣這個群體,沒人會認為進士就不通軍事,只是更應該先任職副手。

 也幸好是定邊,潘易嶺無需太多精力與軍方協調,楊家一系的軍人不敢給他掣肘,潘金蓮在楊家的地方無人撼動。

 潘易嶺在軍事上一般不多加評判,他唯一的動作就是像楊興武一樣,設置了定邊軍司,除去楊元奇、楊再興、花榮、簫讓、武松和楊雄,他把定邊幾個文臣也放進來,他更多是聽取軍司的意見,只要大家確定下來的方略,他不做反對。

 潘易嶺更多的時候跑去清風寨,在他眼中,這裡實在非常適合發展成為大的集鎮,當年擱置的道路修築計劃,他又重新撿了起來。他並不在意定邊最後歸屬哪路管轄,為官一任牧守一方,他認為打通清風寨直接往南的道路,清風寨能有一個大的發展,能把定邊軍城、環州和慶州更緊密聯繫。

 潘易嶺答應舉薦扈三娘回來的條件就是,清風寨必須全力配合他打通這條後方道路。實際當年楊興武和楊元奇就有這個想法,只是當時經費緊缺,人力資源不足,一直未能實施。不過因為這個,楊家和呂惠卿那場爭端,這倒成為一個己方的小理由。

 潘易嶺的摺子是以扈三娘為定邊團練使,擴充清風寨鄉軍規模,請調部分物資,可由清風寨提供前期部分,以開建清風寨道路。這個計劃對比原來想法,最大的不同在於鄉軍使用,當時清風寨的人口是湊不齊這支鄉軍的。這個摺子更多的是闡述這條道路的作用,如何建築,費用的使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