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與土豬 作品

第81章 打散的楊家軍

 楊家軍在清風寨幾天,關於楊家軍的調整,孟元批准下來,樞密院沒再這事上給楊元奇添堵,楊家軍對於分拆表現出來的態度和後續動作,楊興武距離從四品文職官一步之遙,卻調入平夏城武職。讓朝廷在官職上還給予了楊家軍軍官一定補償。

 整個楊家軍這次調整中徹底打散。(給楊家一系做個小總結)

 ……

 定邊州。

 楊家軍以左武衛(正五品)楊元奇為將,領兩軍指揮使。兩個軍副指揮使,分別是楊再興、花榮,軍中虞候簫讓,監軍參軍裴宣,(正七品到從八品不等)。計十個營編制約六千人。另設楊家軍番營,以扈刀正八品領兩個營番軍,編制一千人。番營受楊元奇節制。

 定邊軍由武松和楊雄個軍駐守,每個軍編制兩千五百人。另有清風寨廂軍兩千人,軍指揮使扈成。

 整個定邊處於守勢,戰力有所削減,楊元奇這支禁軍在,定邊無憂,但要想前出那如何確保定邊不出問題,下一任知州自己得思量調整。

 以現在的宋夏之間的對峙局面,定邊州不一定能加強,大宋的重心更放在涇原路和熙河路。

 平夏城。

 平夏城楊興武手下有兩個錄事參軍,燕小乙和吳用。楊興武是涇原路兵馬副總管,平夏城所有軍隊由他調度指揮。當然城內和楊家軍有本質區別,他能調動來自於他朝堂的官職,所承擔的差遣,再無其他。

 平夏城禁軍一個軍,軍指揮使索超,副軍指揮使劉唐,編制三千餘人。

 平夏城廂軍兩個軍各有編制兩千五百人,軍指揮使分別為晁蓋和朱武。

 平夏城直屬後勤軍一個軍,編制三千餘人,軍指揮使朱應。這個編制和實際情況有些出入,朱應在平夏城又增加了一些民夫,這裡本來就是個後勤大雜燴,除去一千人的戰力,其他都是輔助人員。

 慶州。

 廂軍有兩個軍指揮是楊志和董平,編制均為三千人。這兩支廂軍部分基層官員從楊家軍抽調,但稱不上楊家軍分出去的,只能說淵源甚深。當然,以孟楊兩家的關係,這倒不是太大的問題。孟家並沒有在西北發展的打算,孟元打造的禁軍不過兩個營千餘人,指揮使是劉仲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