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與土豬 作品

第93章 潘易嶺的想法

 蘇轍最近心情有些傷感,蘇軾的離開對他還是有些影響,他們兄弟關係非常密切,事實上他入政事堂,他們兄弟屢遭彈劾,他已經清楚他的哥哥蘇軾就一定會離開。蘇軾向來以大哥自居,他是不可能忍受因為自己牽扯到自己的弟弟。

 蘇轍是真正意義上的舊黨中堅,王安石變法,最初各路官員是以平和眼光視之。蘇轍是強烈反對青苗法的,那時候他還和王安石有過爭論,王安石暫時緩行了青苗法。陝西有路率先實行青苗法,蘇轍再次強烈反對,這直接讓他被廢黜出京。就新黨乃至王安石而言,有一路嘗試施行這是好事。

 高太后當朝,蘇轍回京任左司諫,可以說新黨宰持有一大半是他發起彈劾。舊黨掌握政事堂,蘇轍和蘇軾很多政治又一脈相承,關於一些新法他傾向於甄別留用。作為舊黨官員,他提出自己的見解,卻不像蘇軾過於堅持。舊黨的政事堂通過政令,他自己會退一步執行。

 蘇轍的升遷非常快,他本身也有這個資歷,要知道他和蘇軾同榜進士,其實他們父子三人通過貢舉要追溯到嘉佑初期,當時歐陽修知貢舉。由於母親去世,他們沒有參加那次殿試,回家處理喪事。三年後重來開封殿試策論,蘇轍言論有些勸誡宋仁宗不能懈怠了朝政,這有點觸及仁宗的逆鱗。力保蘇轍的是司馬光。

 蘇轍對於潘易嶺的奏摺非常矛盾,潘易嶺對於茶馬司的建言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甚至他對朝廷的涉及茶馬採購也提出了落實預算管理,這還是當年三司使就有過的想法。

 蘇轍知道就摺子本身而言,是值得嘗試的,何況潘易嶺最後的意見也是以秦州為試點,只是這裡涉及了整個茶馬體系運轉,他必須上這個摺子以得到朝堂的支撐。這裡有個基本的管理鏈條,秦鳳路轉運司對秦州茶馬司是有指導權的。潘易嶺上了這個摺子也就說明,他在秦州的動靜並沒有得到轉運司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