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調軍

 第二天,种師中和楊元奇一起到校場,楊元奇抽調人的辦法非常簡單,由他的人帶著兩千人拉出去跑一圈50裡的路。

 种師中最初以為這個兒戲,隊伍跑到40裡左右,已經零散不堪。讓种師中眼睛眯起來的是楊家人的態度,他們已經練習過體能跑步,這個种師中知道的,關鍵楊家的人把速度拉下來以後,拼命鼓勁廂軍的人加油努力,這是這段時間楊家的跑步方式,他們太習慣這種互相鼓勵了。這個場景讓种師中不得不重視,這就是合力。這稍加引導,就是一個軍隊的合力。

 种師中問楊元奇:“怎麼做到的?”

 楊元奇沒藏私,辦法簡單,按整隊人計算,最先到的那隊人先吃飯,最後到的那隊人幫著伙頭兵收拾飯堂。

 朱應在旁邊說道:“楊將軍,我的人也按這個來。”他的這半都人馬已經確定留在木波鎮。

 晁蓋接口道:“可以,剛好贏了的隊伍給你當值一天,少跑一天休息。”

 朱應點頭。

 楊元奇道:“種將軍,總會有隊裡的人這方面弱項,一定注意,不能體罰,更不允許隊伍棄掉這人,必須是一個隊伍把速度拉起來,不求最快那個多快,只求最慢那個不慢。真遇到身體實在不行的,也是我們來安排,對正這些人提意見的權利都不準有,他要做的就是幫他跑起來。”

 种師中點頭,這個道理懂,一旦有人跟不上就棄,戰時就完了,也只有這樣大家才能共命。

 种師中道:“楊家名不虛傳,就是你們家人丁太單薄了點。”種家這一代人軍伍裡的十多個人,正是這樣撐起了種家威名,並不是只有環州才有種家軍。

 楊元奇說:“何必都姓楊。”

 种師中想了想還是說道:“你我懂,朝廷不一定懂!”

 朝廷不是不懂,是以家族為軸,朝廷還能理解,要是以理想目標為軸,組建軍隊,朝廷就擔心了。朝廷很容易分辨一支帶有姓氏的隊伍,也就能有相關控制方法。要是理想目標結在一起的人,朝廷太難分辨,太容易出事。亦如當年狄青,他也許沒有一個明確的想法,但他的影響力已接近軍中偶像,他的經歷就是一部大頭兵的逆襲史,這種共情太讓軍伍的人以他為核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