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氓 作品

第4章 翁婿的格局

 三郎道: “那爸您的意思是什麼意思啊?” 三郎又詞不達意的跟上一句廢話。

 郭振山似乎是看透了三郎的心思,說道: “新四軍隊伍很正氣,我又送他們二挺捷克式機槍,十支長槍,子彈五千發,也算是表了心意。更表達了我的立場,也是為你留下一條後路。”

 三郎已經知道老丈人是什麼心思了,什麼都可以捨得,就是不能捨命,當然也包括了我江三郎的命。但現在和我說這些,是什麼意思呢?三郎也不好說什麼,起身替老丈人倒茶。

 郭振山接著說: “管司令還問起了你,表揚你是個有志青年,看樣子,他向新四軍先遣隊司令介紹過你,有機會,可以向人家學一些打

仗的法門。”

 三郎問: “先遣隊司令的名字是叫蘇域是吧?”

 郭振山道: “叫蘇域,瘦瘦矮矮的貌不驚人,但極能打仗。前幾天在鎮江邊上打了一仗,大勝。不容易啊,人家飯也吃不飽,穿得破破爛爛,老百姓以為是戰場上退下來的潰兵,等到打了勝仗,大家才知道,新四軍打鬼子是真厲害。”

 三郎道: “知道了爸,我一定聽您的。”

 其實,郭振山有很多內情沒有告訴三郎。新四軍開闢江南抗日根據地,條件十分艱險惡劣,前有鬼子剿殺,後有國軍的封鎖,自身裝備極差,沒有絲毫的後勤補給,老百姓不瞭解這支部隊,所以才有“叫化兵”這個外號。

 蘇域知道,要想打開局面,第一是能殺鬼子,能打勝仗的隊伍,老百姓才會信任,取得了百姓的支持,才能生存。能夠生存下去,是堅持抗戰的第一要素。

 先遣隊是新四軍的一把尖刀,先遣隊的司令,當然是有大本事的。開闢根據地,第一是爭取民心,第二是擴大加強武裝。所以,才有管司令的引薦下,蘇域再次拜訪郭振山。

 郭振山與蘇域見面,熱情稱呼“蘇司令”,哪知蘇域自稱只是一個五百人的隊長,充其量也就是個營長,這樣的司令萬萬當不得。郭振山自詡是個開明的愛國人士,為人推崇光明磊落,見蘇域如此毫不掩飾的爽快,心裡先就親近了三分。

 在談到國內抗日形勢時,蘇域一針見血的分析: 由於清政府的**,民國時期的軍閥混戰,中國已經是徹底的國弱民窮,百業凋零,民心渙散,我們短時間之內,是贏不了這場戰爭的。但日本鬼子的入侵,反而使全國人民空前團結,民族覺悟空前提高,這是日本侵略者沒有想到的,他們的侵略戰爭,無意中警醒了我們,我們進行的是一場愛國戰爭,是中國人就要愛國,這是這場戰爭,給我們的意外收穫。蘇域這樣的深刻思索,郭振山又佩服了三分。

 在談到這場抗戰的前途時,蘇域明確指出,這場戰爭,是兩條腿走路。第一條是拿起手中武器反抗,進行持久不屈的鬥爭。第二條是思想武器,只有在思想上真正覺醒,認識到愛國就是自救,相信我們進行的戰爭,是正義必勝的。強大的武器是有限的,強大的思想是無窮的,只有人,才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蘇域的獨特見解,又讓郭振山欽佩了三分。

 最後,蘇域說到,目前新四軍兵困馬乏,經常是餓著肚子打仗。希望象郭振山這樣的開明愛國士紳,能慷慨解囊,幫助新四軍渡過難關。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能餓著肚子打勝仗的隊伍,這讓郭振山更是敬重三分。

 這十二分的親近丶欽佩丶敬重,讓郭振山對新四軍徹底折服了。手中武器不如敵人,還能餓著肚子殺敵,這樣的軍隊,才是真正的保家衛國,為民請命。郭振山當即表態,願意提供軍糧七萬斤,保證四個月的口糧。

 郭振山說道: “蘇將軍,你們是真心打鬼子的隊伍,你們這樣的隊伍,是我們老百姓的希望。”

 蘇域拜訪郭振山,到夜裡告辭。臨走時,郭振山又送了二挺捷克式機槍和十支步槍,五千發子彈,另有消炎藥,等藥品若干,這是意外之喜了。郭振山的屁股,也從此正式坐到了新四軍這條船上。

 這些內情,郭振山不讓三郎知道,不為別的,僅是為了安全,對自己的,更是對家人的。(有很多新四軍戰士,地方上的**員,都是秘密的,甚至是父子,夫妻都互不知曉,可見當時環境之險惡。直到一九四九年四月下旬,蘇域所在部隊的二十八軍,二十三軍等部隊,解放了丹陽宜興等蘇南地區,他們才最終公開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