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大都督 作品

第67章 設立女官校書郎

 “清卿兄,留下吧。“

 劉子羽的私宅內,與李若水對坐飲酒的劉子羽,舉起酒杯與對方碰了一杯,真誠的說道。

 “韓知州,有句話說的對,咱們那位官家,丟下中原,一退再退,顯然是沒有打算光復中原的志向了。”

 “你要是去了朝廷,以你的耿首,最終也就落個李綱的下場。”

 “與其終身蹉跎,不如留下來,與韓知州共同籌劃大事。”

 “最不濟咱們,也能守住沂州,保護一方百姓。”

 “這難道不比去那個小朝廷,整日勾心鬥角,要痛快嗎?”

 李若水字清卿,河北洺州人氏,早年在太學讀書,後高中進士及第。

 身為大宋一朝的進士,他能夠在三十五歲的年齡,臨危受命,以吏部侍郎官位,主動請纓為宋欽宗分憂。

 出使金營期間,他也是不卑不亢,面對金國左副元帥完顏宗翰,他也是怡然不懼,雖然斧鉞加身,不改其志。

 歷史上的李若水被俘之後,怒罵完顏宗翰,最後被凌遲而死。

 這一次,他能夠幸運的活下來。

 顯然是韓烈來到大宋,帶來的蝴蝶效應。

 但即便如此,在被俘期間,他也遭受到不小的酷刑。

 從小讀聖賢書的他,對於朝廷和君父的忠誠,顯然己經刻入了骨子裡。

 但自宣和年間以來,宋徽宗的驕奢淫恥,好大喜功,與金人達成的海上之盟,共伐遼國。

 最終引火燒身,把己經沒有了爪牙的遼國滅了。

 卻引來金國這群餓狼,導致國破家亡。

 面對如今破碎的山河,李若水發現,他除了滿腹經綸外,卻似乎什麼都不行。

 上馬不能安天下,下馬不能定邦治國。

 相比起韓烈,他發現自己就是那個秀才,完全一無是處。

 “子羽你不用勸我,我知道自己的能力,離開沂州,我李若水又能做什麼呢?”

 端起酒杯的李若水,一飲而盡的他,一臉落寞的說道。

 “留在沂州,能夠幹一些實事,我很知足。”

 “將來的事情,將來再說吧。”

 “說的好,咱們今日不醉不歸,將來的事情,將來再說。”

 在韓烈的安排下,董山貼出的招賢告示。

 僅僅一天時間,就來了一百多名文人應徵。

 其中還有十幾名舉人,三十多名秀才,剩下一些人,雖然沒有功名在身。

 但韓烈接待交流之下,發現其中大部分人,雖然沒有想象中的那般有能力,但卻沒有一個人是真正濫竽充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