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大都督 作品

第49章 收攏潰逃的宋軍將士

 隨後,韓烈趕到南門甕城。

 這會,張懷己經奉命,把城下來投的一千五百餘從濰州,密州方向撤下來的宋軍,引入了甕城之中。

 “奉我家大人之命,所有人放下武器,解下衣甲,接受檢查。”

 手按刀柄的張懷,在韓烈的示意下,走到高臺前揚聲喊道。

 “不是不相信諸位,只是如今金兵來襲,為防止你們當中有奸細,只能進行檢查。”

 “若有不從者,逐出城池。”

 不等這些人反應過來,張懷再次厲聲喊道。

 原本還有一些意見的將士,遲疑之下,紛紛看向隊伍前面的將領。

 “弟兄們,卸甲吧。”隊伍前頭的濰州團練使韓浩,遲疑了一下,與身旁的郭忠孝,李寶,趙成等人對視一眼。

 率先開始卸甲,準備接受檢查。

 韓浩是大宋初年的宰相名臣韓琦後人。

 也是這些人當中,官職最大的一個。

 三十歲上下的韓浩,與韓烈一樣,都是以門蔭出仕。

 雖然二人同姓韓,但卻並不是一家人。

 韓琦和韓億都是北宋初中期的宰相,雖然韓億名聲不如韓琦名聲大。

 但韓億生了八個兒子,先後三人做到宰相。

 故而韓家曾經在宋仁宗一朝,可是顯赫一時的大家族。

 此次韓浩帶著潰兵,以及濰州,密州的一些官吏。

 沿途收攏了一萬多逃難的百姓,原本是打算南下徐揚各地。

 路過沂州得知沂州尚在,這才帶著人投奔到城下。

 同行的郭忠孝本是軍器監少監,但因為反對與金人議和,被貶黜為濰州工曹參軍。

 其父郭逵是與狄青聞名的名將。

 然而時年己經五十歲的郭忠孝,卻是神宗年間的進士,曾出任過河東路提舉等高官。

 受父親的影響,郭忠孝雖然是文人出身,身上卻有一股軍人的彪悍之氣。

 另外二人之一的李寶,時年不過十八歲,但因為此人善於弓弩騎射,又膂力過人,從而得到韓浩賞識。

 而趙成則是在臨朐城下,被金兵殺得大敗的義軍首領。

 三十出頭的趙成,面容粗獷,身形高大,頗有武勇。

 當日在臨朐城下兵敗後,他便投奔到了濰州,被韓浩所收留。

 此時,這支隊伍的牽頭人,正是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