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子鳴 作品

第十二章 水田整地 育苗插秧 人海戰術 搶佔農時

水田整地,要先戧稻梗子。

 三人一組,就是一把兩米來長的鐵鍬把,鍬頭的兩個耳邊上各有一個園眼,圓眼上串著一個圓鐵環,栓上繩子兩個人各站一邊,使勁往後拽,前面拿鍬的人掌握方向。把戧下來的泥土拍在田梗上,修好田梗,就要翻地泡水田了。

 種水稻很繁瑣,水田要提前一個月培育苗,稻種要用藥水浸泡一週左右,視稻種發芽程度。之前還要做發芽實驗,看出芽率。

 育苗時,要平整好一塊水田地,做好苗床。並在苗床上撒一公分厚,篩過的腐質土。由有經驗的老農,把浸泡過的稻種,均勻地播撒在苗床上,再覆蓋上一層土,扣上薄膜,靜等發芽。

 這段時間,就由水田技術員來管理。

 他會根據秧苗的長勢,控制水位,根據氣候,控制溫度。一般都是,在地膜裡放個溫度計。技術員每天早晨都要來查看,溫度高了,生產隊就派人去把地膜掀起點縫隙,通風降溫,晚上還要防凍再蓋上。

 秧苗經過幾次通風段練,適應了外界的氣候,長到十五公分左右時,天氣也轉暖了,晝夜溫差不大時,就可撤去薄膜,可以薅苗插秧了。

 插秧是應時農活,季節性強。

 那時,生產隊插秧,全隊男女老少都要參加。

 生產隊長也不容易啊!一早晨吃過早飯,就在村中挨家挨戶地上門催促:“時間不早了,趕快下田插秧去。”

 水田地裡,人工插秧,最原始的耕做方式,沒有半點機械。

 人們站在田裡,一字排開,稻梗的兩邊各站一人,拉著一條長繩,人們按繩子的直線彎腰插秧。

 都插完後,由一個拉繩的人吹哨,量好距離,再拉直,就可以插下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