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鳥銜風 作品

第六十一章 超距通信

 “相比於前兩種科技,其實近一個月來,有關於理論物理與應用物理方面的突破才最是驚人的,因為僅僅是一些東西的存在本身,就為我們推翻了數百種錯誤的理論……成功建立了全新的標準模型。”

 數種新粒子被預言,空間超距移動現象在這種模型中也被允許。

 之後就是極短的時間內,由理論層面向著應用層面的過渡,時空曲率的計算得到了進一步的細化和簡化,非連續時空場被成功證明可以運用,通過對“宇宙對稱破缺效應”的模擬……一種不可思議的偉大現象,就這樣被複現成功了。

 這些資料呈在眾人面前,雖然大部分都是看不懂的公式與數字,但即使是這樣,文件最後的描述也足夠被任何普通人聽懂。

 人類第一次超越了時空本身,背反了習以為常的現實,這就是帶來的第三項技術。

 她驕傲地說著,周遭的所有人看完後盡皆投來錯愕的目光,哪怕是李海默,一時也目瞪口呆,只因無論他如何去幻想,都無法弄明白資料中所寫的東西,是如何落到實處去的。

 “這是……超光速現象的發現。”

 “以及應用?!”

 他仔細地嘗試去閱讀這些資料,雖然自己是半吊子,文化水平也不高,但多少也能看出大概和離散與連續有什麼關聯。

 而實際上,當時在場就只有三人當場讀懂了,其中就包含了詩飛白。

 這是一種相當取巧,任何能看懂的人一眼望去,都會拍著腦門大罵自己愚蠢的理論。

 而要談到這具體的原理,就要從古老的物理學早期說起。

 那是有關於時空本身,連續與離散的辯論。

 有關於時空的離散與連續,從古至今一直是纏繞在早期科學家思想裡的疑難題之一。莊子曾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這個意思就是表達了某種連續的思想,認為無論怎麼分割,物質總能一直分割下去,所以可以直抵無限小的領域。

 而古希臘數學家芝諾提出來的一系列有關於運動的芝諾悖論,又切實地告訴人們,若是萬物處處連續,那就不會存在運動本身。

 這裡舉個簡單的栗子。

 當一根箭在飛行時,這根箭佔據的空間是有限的。

 而下一個瞬間,應當是上一個瞬間的連續。

 如果萬物皆連續,那麼不動的後續呢?

 就應該還是不動。

 那為什麼在所有人眼裡,看起來箭還是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