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鳥銜風 作品

第五十五章 一期科研成果回收

 人員通過加固地下通道搬遷無需太久,接下來一段時間,無非就是以建造臨時的地下基地為主。

 在準備搬遷的前一段時間,各類從冬眠中喚醒的技術人員早已開始陸續在基地內部,趁著生產設施齊全建造了大量的工程模塊。

 這些都是潛艇必要的模塊式部件,只要一運到現場就能開始組裝作業,接著暢遊大洋。

 一旦潛入大海,那便真的是虎入山林,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了。

 唯獨苦了李海默。

 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幾乎所有的工程部件,他都是一個個的親自搬來搬去的!雖然誇下海口的樣子真的很帥,但要不是他連夜前往【鎮壓封神】世界尋到了念力天賦,大幅度提升了自己的運載能力,那現在估計已經腰肌磨損,化作雪白的灰了吧。

 ——畢竟現在是投資創業階段,不要一直叫苦叫累……

 於是在心裡這樣安慰著自己,一直到接近十月下旬,一系列搬遷計劃才總算是準備完畢。

 這裡要說明的是,和李海默的世界世紀初不同,有關於潛艇的規格也和最初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簡單來說,如果說過去的潛艇是淺海的小鯊魚,即使特化的型號能潛到極深,也不可能作戰和行動便利。那麼現在的潛艇……乾脆就是利維坦。

 過去,以合眾國戰略核潛艇舉例長度不超過兩百來米,排水量只有不到兩萬噸,潛深兩百到三百米。

 但是在材料學突飛猛進了近一百年之後,哪怕是末日浩劫後殘存下來的人類冬眠基地,也可以製作尺寸超過兩百多米,潛深近兩千米的作戰潛艇!

 搭配可控核聚變作為動力源,迭代了幾個世代的電力控制系統,節省下來的內部空間更是達到了誇張的級別,同時,最為鬼畜的其實是還可以進行超空泡移動!

 縱使李海默已經習慣了這種天頂星科技每隔一段就出現的情況,現在還是有點驚掉了下巴。

 ——船員是怎麼不被噪音給震爆的?!

 而要說到超空泡效應,就要從一個眾所周知的知識點說起。

 通常來說,物體移動在水中的阻力大約是空氣中的775倍,這是一個相當誇張的數值,導致在相當一段漫長的時間內人們都無法在水下將物體加速到一個可以被稱作‘快’的速度之上。

 但由於前紅盟時期與合眾之間愈演愈烈的軍備競賽,人們發現了一個物質的奧秘,那就是水在高速運動中,伴隨著劇烈運動會排出大量的空氣。

 這時,要是水產生的氣泡越來越多,直至包裹住整個物體會怎麼樣呢?是否代表著物體被包裹在了一層空氣中,相當於在空氣中前進,速度大幅度提升?

 這就是所謂的超空泡效應。

 即只有在幾乎超過100節(185千米/每小時)以上的速度才會發生的質變。

 過去的人們已經能夠做到在最先進的魚雷上運用這個技術,但放到潛艇這個規模上,還是天方夜譚,哪怕是李海默現實世界中的2050年也沒有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