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鳥銜風 作品

第五十三章 大洋之歌

 隨著李海默的身影突然從角落出現,詩慧駰也見怪不怪的將這幾日的數據報告遞呈了上去。

 這些數據多是些無人機器探測的結果,其中大部分是位於臨海地區機器人的回傳,但顯示結果倒是頗為有趣。

 陸地上的無人機器基本上沒有什麼收穫,它們最初的目標是搜索舊時代地圖數據庫中的防空洞、地下基地等可能存在人類的目標,只是最後還是一無所獲。

 有一臺走的最遠的無人機器,曾到達過另一處和這座基地在功能上定位一致的基地。只是結果很可惜,在經過漫長的信號接入後,才發現地下已經空無一人。

 冬眠艙早已全部打開,什麼都沒有留下。

 至於海中……就有意思的多了。

 這裡要從另一個方面說起。

 舉個栗子。

 在世界毀滅前,舊時代的鯨魚是結伴在海洋中穿行的,他們會發出可以迴盪在整個大洋中的“鯨歌”,進行相互交流。

 或許對於這些大型的生命來說,世界從來都不是孤獨的,在哪裡吼一嗓子,世界彼端就能有同伴能聽見。

 就這樣,大洋之歌在地球的蔚藍中傳唱,在漫長的歲月中被無數的學者當做課題。

 之後,隨著黑月降臨,地球上佔據生態位最高的物種滅絕,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又繁榮了起來,這些動物當中就包含了藍鯨、鬚鯨之類的大型動物。

 這些生命的歌聲普遍都在15-20赫茲之間,舊時代就已經有了足夠的技術能夠對其歌聲進行追蹤,現在自然也不例外。

 有趣的地方就在於此。

 “回來的海洋機器人……檢查到了不同尋常的,蘊含人類語言形式的‘鯨歌’。”

 她說著,表情變得投入和興奮。

 “那毋庸置疑,是蘊含著語言邏輯系統的頻率,這些歌聲日夜在大洋中迴盪,但絕對……是鯨魚發出來的聲音。”

 人類暫時還沒有製造接近鯨歌的手段,災難後的人類就更沒這個精力和水平了。

 所以,那必然代表著某種馴養的結果。

 而馴養的前置條件之一,就是必須使鯨魚獲得不低的智慧。

 “其他暫且不談……現在,世界的某一處一定還有人類的存在,人類並沒有滅絕!”

 “並且,他們還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這是極有可能的事情。

 但是難以置信的事情。

 哪怕是詩慧駰,也只能想到一個可能。

 “最大的概率,就是過去的那項研究,真的出成果了。”

 其名為【真實智慧】。

 探究其意識與智力,神經元結構本身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