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二次分工

而西北方向的羲和氏部落約有70公里的距離。

需要大船啊,那便又回到工具的問題上了。

……

晚飯後,風少野召集族人繼續討論。

一人計短、兩人計長,族人們動輒兩三百歲,他們的見識和智慧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寶藏。

他先是在紙上畫了一棵棕樹,傳示眾人問道:“蓬萊和流波島上可有這種樹?”

眾人看了紛紛搖頭,只有一個族老不太確定地說:“我好像很久以前在南邊的一座島上見過。”

風少野很高興,這就是活得久的好處啊。

細問之下,得知那座島要繞過流波島、再南行一兩天才能到。

風少野估算了一下,以他們那種小竹筏的航速,大概也就百餘里,要是換成大木船的話,大半天就能到了。

接著他又問道:“你們在下滬口堵魚,年年出事,可曾想過更安全的方法?”

拙說道:“我們現在會為下水的族人綁上長藤,以防不測。”

風少野點點頭:“這是一個方法,還有呢?”

天陽寨派來的神皇蓋道:“我們天陽寨堵魚的滬口水淺,所以我們在水底立樁,用樁來擋滬,就不需要族人下水。”

風少野又點點頭:“這個也不錯。”

“但是潮水兇猛,常將我們的滬沖垮。”蓋補了一句。

眾人紛紛點頭,可見滬被沖走是常有的事。

風少野道:“那是因為你們的滬欄用的竹片太粗了,受到的衝擊力大,如果換成細藤呢?”

有人疑惑道:“大人,細藤便是網,立不起來啊。”

“你們想想,天陽寨已學會在水底立樁了,那是不是也可以把藤網綁在水底樁上呢?”

眾人恍然大悟。

藉著這番討論,風少野的思路也理清了,可以開始分派任務了。

這也是天芎寨的第二次分工:

編織隊,六個人,以冊為首,先把鹽場需要的竹扁趕製出來,再用細竹篾編制一批超大號的圓柱形魚蔞,他打算去東南角的海峽放捕魚阱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