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捉鵝醫肚餓

族人們恍然大悟,然後把鳥蛋和這隻天鵝都送到雞棚去,讓它孵蛋。

燒斷的鵝毛也被收集起來。他們已經學會了把羽絨煮開後曬乾,然後填充到麻布裡縫成冬衣或被褥。

……

第二天早上,天公不作美,雨勢比昨天還大了一些。

風少野阻止了族人們外出,讓大家就待在屋裡加工昨天射和離他們砍回來的竹子。

因為工具給力,他們昨天一天砍了幾十根竹子和木頭回來,足夠他們加工了。

先把竹子劈成小片,有的做成扁擔、釺鏟、刨子、弓箭等工具,有的用軍刀削出篾條來,編成扁、筐、籃、蔞之類的容器。

別小看容器,它對人類文明的演化起著重要的作用。

有了容器,先民們才有條件把食物儲存起來、才能更便利地採集和運輸物質。

風少野記得自己小時候最珍愛的就是一個個精美的塑料盒子和各種金屬罐子。

從這一點上來說,他很慶幸自己沒有穿越到舊石器時代,否則他現在就不是想著燒磚,而是要先鼓搗陶器了。

看著一根根竹釺,他想了想,又去把帶過來的行軍帳蓬給拆了,輕鋼材料的骨架和地釘可都是“神器”,裝上長竹杆,有的可以磨成魚刺,有的可以做成鋼錐,既是武器,也是農具,族人們見了,無不愛不釋手。

契和射幾個編竹製品的雖然長得粗壯,卻十分心靈手巧,現編現學,比較難的轉角和兜底在風少野的點撥下也很快學會,還會舉一反三,再教給其他人,然後開始分工,效率也越來越高。

風少野看了一會兒,就放心地把場地交給他們,找追切了幾根小竹管,然後帶著孩子們去了另一個大石屋,用帶過來的手術刀做起了小玩具。

到肚子開始餓的時候,寨子裡響起了一陣陣鳥叫聲和孩子們的歡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