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槐序 作品

第 37 章





餘者齊齊附和:“是啊,太子殿下,你一定要想想辦法。臣這眼睛近來越發不好使,若無眼鏡,只怕過陣子連奏摺寫起來都費勁了。”




“臣也總覺視物模糊,本以為這輩子只能如此。不料今日戴上調試眼鏡,眼前瞬間清晰了。天下竟還有此等神器。殿下,你一定要想辦法多做一些。這可是造福朝廷,造福百姓之神物啊。”




……




劉徹無語至極,呵呵,在沒眼鏡之前,朕怎麼不知道你們眼神這麼不好使?合著眼鏡一出現,你們就全都不好了?




眾人嘰嘰喳喳,你一言我一語,眼見全朝劉據湧來。




劉據蹙眉大喊:“燕綏!”




太子親衛立時出現,站於朝臣與劉據之間,形成一堵人牆,一個個橫眉冷眼,氣勢洶洶。




眾人:……不是,殿下,我們不過想跟你求求情,你叫東宮侍衛作甚。




不說朝




()臣,劉徹也有點懵。但別說,這招立竿見影,效果顯著。人群瞬間安靜下來。




劉據幽幽從“人牆”撥開一條縫,哀嘆道:“大家的需求孤明白,大家的心情孤也能理解。真不是孤不願成全你們。實在是孤無能為力。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俗話?




眾人:……有這俗話?




劉據輕咳擺手:“不要在意這些細節,你們就說是不是這個道理。眼鏡所用材料短缺,孤手中沒東西,如何製作?”




停頓一瞬,目光投向劉徹,同樣的“意味不明”:“所以你們與其求孤,不如求父皇。孤攏共就得那麼點原料,做了幾副,剩餘全給父皇了。




“只需父皇肯撥材料給我,我不但能滿足你們的要求,還可以為你們量身定製!”




端坐看戲的劉徹:……好傢伙,剛扔出去的燙手山芋,還沒落地呢,又飛了回來。




眾臣心念轉動,覺得此話深有道理。




太子終歸是孩子,想法多、巧思多沒錯,可為君為父者是皇帝啊。這樣重要的東西,皇帝怎會讓太子拿著胡來,自然是要握在手中的。




更別提此物本就是為獻給帝后而制,都給了皇帝不是很正常?




所以太子手裡沒材料,求太子有何用?




退一萬步,便是太子手中有材料,求皇帝也沒錯。畢竟皇帝應了,太子自然會照辦。而反過來,太子應了,皇帝沒應,那結果就不一樣了。




這麼一想,眾人灼灼的目光齊刷刷轉移,再次一擁而上,動作快到劉徹都沒反應過來,身邊就已經圍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將他圈了個水洩不通,一句句“陛下”“陛下”傳入耳膜,宛如五百隻鴨子共唱高歌。




而劉據呢?




悄咪咪在親衛的護持下退入殿中,讓人擺上飲品點心,很不厚道地開始吃吃喝喝,將外面的喧鬧聲當成背景音樂。




不知過了多久,劉徹才從人群中脫身,步入室內,看著悠哉悠哉的劉據,心情無比複雜:“膽兒肥了,竟敢戲弄朕!”




劉據拍拍手中的點心碎屑,站起來反駁:“才沒有呢。我說的明明都是實話,何來戲弄。更何況,我怎麼知道父皇會突然過來。”




呵呵,你要是眼珠子不亂轉,朕就信你!




劉徹鼻尖冷嗤。




劉據略有些不服氣:“若說戲弄,也是父皇做在先。論語有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偏父皇自己受了因馬具被皇親臣子煩擾的苦,就得我也嚐嚐。”




噘著嘴,眼神幽怨。




劉徹眉宇微挑:“呦,這還委屈上了?也不想想,馬具之事是誰惹出來的。朕本來都有計劃章程,也穩住眾人了。是誰到處拿馬具當彩頭,把這股風又吹起來的?”




劉據愣住,頓覺心虛,眼珠子骨碌碌轉得更厲害,看天看地看腳尖。




劉徹一聲輕呵,撩袍落座,言道:“你那些親衛不是很能嗎?往那一站,誰還能近你身。既已達到目的,作甚再提製作用材









“你心中比誰都清楚(),樹脂雖不比琉璃珍稀?()?[(),可要選取合適製作鏡片的,也不容易。朕收攏你手中原料,是想以望遠鏡為重。




“眼鏡放大鏡再好用,也與望遠鏡不能比。望遠鏡才是重中之重。而以我們目前的樹脂庫存,必須做出取捨,讓其為望遠鏡讓道。




“偏偏望遠之事乃為機密,不能宣之於口。你今日這一出,將眾人的注意聚集過來,朕不知又要費多少功夫圓過去。”




劉據低著頭,更心虛了點。




劉徹倒也沒真的怪他,小孩子考慮不周全實屬正常,更何況這事也不大。再說一碼歸一碼,馬具之事已經過去,眼鏡確實是自己帶著小心思將人引來東宮的。今日局面也算自作自受。




尤其他心裡還有點隱秘的開心。若是一年前,據兒斷沒有這個膽子敢擺自己一道。他面對自己,親近中是帶有兩分畏懼的,行事會不自覺夾雜些許考量,遠比不得同衛子夫相處時膩歪。




如今,據兒在他身邊多了幾分隨意,越發活潑自在,那點畏懼便也相對少了些。對此,劉徹不覺得生氣,反而有些高興。




他是皇帝,前朝後宮敬他畏他之人已經夠多了,並不想兒子對他,也是敬重有餘,親近不足。離了朝堂,走下龍座,脫去帝王外衣,他也想做一個尋常的父親。




劉徹伸手輕點劉據額頭,無奈搖頭笑了笑,便將此事揭過。




劉據挽著他的手:“父皇抓緊勒令少府工匠研製玻璃吧。樹脂用於放大鏡以及近視鏡老花鏡都很合適,重量輕,不易碎。




“可對於望遠鏡的需求來說,樹脂的清晰度遠不如玻璃,並且硬度低,易變形,熱膨脹係數大,會影響光軸。




“所以與放大鏡眼鏡而言,樹脂合適。可與望遠鏡而言,玻璃更好。尤其是對於大型望遠鏡。”




“玻璃?”劉徹疑惑。




“就是我說過的無色琉璃。但要硬度夠,質量高,澄澈透明度好,無雜質無氣泡。”




劉徹嘴角微抽,甚是無語:“世上哪有你說的這種琉璃。”




“就是因為現今沒有,才要研製啊。只需研製成功,望遠鏡就可以用玻璃,而樹脂就能專供眼鏡放大鏡使用了。




“父皇,你也瞧見了今兒的檢測,就目前的結果而言,皇室朝臣裡,有視力問題的人不少。都是我大漢的臣子,父皇得用的人才,總不能放著不管。




“若有玻璃,便可兩全其美。多好。”




劉徹瞄他一眼:“果真是個孩子,想一出是一出。你說的簡單,可知琉璃研製有多難?少府旗下有琉璃窯,往前先不說,單就這三年而言,出產的琉璃器皿,能達到進貢標準也就十來件。




“開十爐,未必能成一爐。就這,也只是你現今看到的琉璃,與你口中無顏色無雜質無氣泡,澄澈純淨的玻璃差之千里。”




劉據愣住。彈幕也震驚了。




——臥槽,這個產能跟成功率,也太低了點吧。




——很正常。中國古代發明不




()少,早於國外的很多。但玻璃卻是國外比我們早的。並且我國玻璃的發展,雖然可追溯到春秋戰國,但很長一段時間品種單一、顏色也侷限於綠色,一直作為奢侈品存在,就連皇室貴族也不見得有幾件。




——西漢時期,由於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與西域的聯繫。西域玻璃流傳入國內。雖然那會兒西域玻璃也不怎麼樣,但比國內好,顏色更豐富,貴族多崇尚舶來品。國內玻璃的製作逐漸減少,工藝停滯不前。到隋唐才又得到進一步發展。




——所以現在,玻璃的工藝技術,懂的都懂。反正別抱太大希望就對了。




劉據正在原地,眉宇蹙起。




劉徹拍拍他的頭:“先這樣吧。朕會令人蒐羅可用樹脂,若往後樹脂存量多起來,放大鏡眼鏡或許便能制了。”




劉據不死心:“沒有其他辦法嗎?加大對琉璃研究的投入,多召人才,多製作,總有進展的啊。”




“你可知少府琉璃窯,每年花費多少?你又可知先前製作出的第一批馬具,花費多少?而如今進入趕製的望遠鏡,又將花費多少?更別說天下之大,治理國土,所需何止是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