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說歷史 作品

讓秦始皇頭疼、逼得劉邦和親的匈奴,被誰“藏”起來了?

 匈奴,一個讓秦始皇頭疼、逼得劉邦和親、長期肆虐中原大地的民族,在南北朝時期為什麼消失了呢?

 匈奴人在中國建立的最後一個朝代,叫著夏,我們習慣稱之為胡夏。他的建立者,就是鐵弗部落的赫連勃勃,匈奴左賢王劉衛辰之子,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美男子。

 赫連勃勃是個浪漫的人,他想建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只有這樣的城市,才配得上匈奴人的榮光。

 這座城市取名為“統萬城”,顧名思義,他想一統萬邦,做天下的主人。

 城池建成後,他親自為四門題名,東門叫招魏,南門叫朝宋,西門叫服涼,北門叫平朔,這野心都藏不住了。

 他還打了一把刀,叫大夏龍雀,作為鎮都之寶。誰知道最後統萬城消失了,大夏龍雀成了中國十大名刀之一。

 赫連勃勃再浪漫,也只能和匈奴部落一樣,輪為別人的陪襯品。他就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燾,我們今天的主人公,一個讓匈奴在亞洲消失的人。

 拓拔燾,小字佛狸,是北魏的第三位皇帝,在他手上五胡十六國徹底終結,北方一統。

 辛棄疾有首詩《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裡的佛狸祠下,指的就是拓拔燾。

 拓拔燾16歲登基,17歲就親自帶著部隊打跑了北魏仇敵柔然。當他把目光轉向統萬城時,匈奴人的結局就已經註定了。

 前秦皇帝苻堅統一北方,靠漢人王猛。拓拔燾的成功,離不開一個漢人書生,崔浩。

 崔浩的加持,不僅解決了內政問題,更關鍵的帶來了正確的戰略選擇。

 打匈奴是崔浩提出來的,只有拿下他們佔據的關中地區,北魏才能走出去,有具備氣吞萬里如虎的帝國氣象,當然崔浩是個漢人,佔據關中,對他來說,才算正統。

 拓拔燾力排眾議,同意了崔浩的說法。誰能拒絕拿下關中、囊括中原、成為真正霸主的誘惑呢?

 不是鮮卑人害怕匈奴人,只是大家都害怕那座城高十仞,基厚三十步,上廣十步宮城五仞,其堅可以礪刀斧的統萬城。

 將軍們怕,拓拔燾不怕。他不但要打,還要自己去打,就帶兩萬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