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說歷史 作品

張郃,曹魏江山的最後屏障

 曹叡能夠調張郃去對抗蜀漢,可見他是知人善用的。張郃也不負所望,街亭斷絕馬謖水道,奪下街亭,粉碎了諸葛亮的突然進攻,並且平定南安,天水,安定等郡。

 諸葛亮出兵陳倉,明帝曹叡用驛站快馬召正在與吳國作戰的張郃回援。他告訴曹叡,諸葛亮糧草最多夠十天,肯定會自己退走,結果和他說的一樣,可見張郃對蜀漢的情況非常瞭解,這都是長期對抗中積累的經驗。

 諸葛亮再出祁山第四次北伐時,張郃死於司馬懿的陽謀之下。

 這是他真正意義上第一次歸司馬懿統領,熟悉西邊情況的他,在很多問題上和司馬懿有分歧,也讓司馬懿明白,張郃只忠心於曹家。

 從夏侯淵到曹真時期,張郃都是曹氏雍涼方面的核心掌軍人物,特別會打,特別能打,是諸葛亮最忌憚的人之一。

 有張郃在,最能打的雍涼軍隊就在曹氏掌控之下,加上淮南地區的經營,曹氏的江山就穩固了。

 張郃自然成了想要代魏而自立的司馬懿眼中釘肉中刺。

 因為曹真去世,面對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明帝只能讓司馬懿去主持大局。

 在整個對抗中,張郃屢有奇謀,又深得兵心,面對司馬懿的試探,他都是立場堅定,多次和司馬懿爭執,讓司馬懿認識到不除掉張郃就沒辦法掌控這支強軍。

 在諸葛亮撤退之時,司馬懿令張郃追擊,張郃說“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但一心想致張郃於死地的司馬懿怎麼會放過機會,他用大義和軍令強壓,張郃也預料到結果,結果就是張郃木門殞命。

 這中間,司馬和諸葛之間,有沒有交易,我們很難說清楚,但從兩人亦敵亦友,又有共同利益的角度看,可能性很大,以後我們專門再談這個。

 張郃死後,司馬懿用忠於自己的郭淮執掌雍涼大軍,從此有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司馬家的軍隊。

 張郃的死,也是曹氏和司馬氏天平傾斜的開端,從此拉開了司馬冢虎的軍事人生,拉開了“三馬食槽”的波瀾壯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