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 朝會(中)

 至於制度的選擇劉寒思慮了良久,最終選擇了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原因有二,一是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確,且三省宰相相互制衡,方便拿捏。對於劉宋目前寒門,宗室,士族三家勢力對立的複雜環境最為合適。二是此時的南朝其實正處於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過渡期,名義上的三省和六部己經存在。換言之劉寒只需要把他們的權力和工作重新分配好就足己,在朝堂上也不會引起太多的動盪。

 “諸位愛卿,自秦漢以後王朝官制大多遵照三公九卿制,而我朝亦是如此。然時光境遷,眼下朝堂官制繁雜,分工不明。朕擬推行三省六部制,以明確臣職,興我大宋。”

 “所謂三省者,即為中書,門下,尚書三省。中書省掌管機要、發佈政令;門下省審查詔令,簽署章奏;尚書省統領六部,執行政令。由丞相劉義宣總治三省,蕭思話領中書令,劉義恭領尚書令,劉秀之領侍中。”

 此番佈置其實是劉寒頗費了一番心思的。任中書令的蕭思話乃是大名鼎鼎的蘭陵蕭氏出身,也就是當年大漢開國丞相蕭何的後人。即使在南朝這個門第繁多的年代也是數得著的大族。此人不僅軍事和政治經驗都十分豐富,在士族中具有極高的聲望。而且劉寒選擇他其實還另一重原因,他素來與劉義恭向來不合,積怨己久,此時正好可以拿來牽制劉義恭。

 而尚書令劉義恭自然不用多說,宗室大臣的代表人物,而且是多年的宰相,在朝中朝外都是人脈極廣。門生故吏遍天下這句話可不是一句虛言。要不是劉義宣兵權在手,這個丞相還真不見得輪到他做。

 最後的劉秀之就比較有意思了,此人乃是劉寒的原宿主劉駿在擔任雍州刺史時就一起共事的文官,素來以精明幹練聞名,對劉寒那也是忠心耿耿。而且不同於劉義恭,蕭思話二人的是,他出身寒門,背後幾乎沒有什麼大的背景。

 劉寒心裡清楚如果想要真正振興劉宋,就非要砍掉士族這個巨大的毒瘤不可。可是總不能指望蕭思話自己砍自己,那劉義恭愛惜政治羽毛也註定不能用,到時候劉秀之就是他最有力的一把武器。當然那也是後話,畢竟眼前新朝初立若是要貿然去動士族說不得就要將他們一起逼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