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昀 作品

第 44 章 回京

 何大人嚥了下口水,臉色就變得不好看了,他迅速上前查看那些口供,十幾份口供大同小異,均承認是自己肆意作惡,不曾受什麼人指使。

 何大人差點氣吐血,

 “郡王,眾口一詞,事出反常,您怎麼就輕易信了他們,來人,重審.”

 何大人說完見門口候著的守衛面露苦澀。

 “怎麼了,這是?”

 那侍衛噗通一聲跪下道,“回何大人,郡王郡王殿下將十五位流民都給審死了。”

 那日流民共有一百多人,大多是乞丐無賴,獨這十五人是喬裝闖入鹽場內衙的軍士,也是他們治罪水軍都督衙門的鐵證。

 就等著裴沐珩審問這十五人,栽贓給兩江總督曲維真。

 何大人雙目霍然瞪大,慢慢轉過身,不可置信盯著裴沐珩,見他依然氣定神閒,怒火一瞬間被挑起,何大人顧不上他是皇親

 貴戚?()???♀?♀??()?(),

 氣急敗壞道()?(),

 “郡王()?(),

 您竟然堂而皇之將這些流民給審死了?您怎麼給朝中交待?怎麼給三司交待!”

 裴沐珩端端正正坐著()?(),

 面露冷色,“他們作惡多端,刺殺司禮監欽差,蓄意動亂,難道不該死?何大人如此維護,莫非是這些流民背後另有隱情?”

 何大人打了個哆嗦,及時收住憤怒的情緒,緩了一口氣答,

 “不是,郡王,您您幹嘛把人審死?這這這.這沒法交待呀!”

 裴沐珩面不改色道,“朝中來信,一再催促我儘快破案,此事想必許公公已知會你們,我這不,便火急火燎連夜突審,哪知這些人經不起審,當然,這些人是本王審沒的,本王自當給陛下請罪,不牢何大人費心。”

 何大人若還沒明白便是傻子了。

 裴沐珩這是要替曲維真遮掩,來一個死無對證。

 何大人快氣瘋了。

 人證沒了,物證和口供捏在裴沐珩手裡,案子是黑是白,全憑他一人獨斷。

 何大人便知壞了大事,急急忙忙去尋知府,裴沐珩這邊安排人收拾首尾,帶著物證和口供回了行宮。

 知府聞訊當場氣得砸了一隻茶盞。

 “這個裴沐珩,除去秦王對他並無害處,他為何摻一腳?”

 印象裡裴沐珩與裴循情誼甚篤,不該壞十二王的佈局。

 眼下事情辦砸,他尚不知如何給十二王交待,一面著心腹給京中去信,一面設法拖住裴沐珩,讓他沒法快速返京。

 翌日,知府想了個轍,將裴沐珩請來知府衙門,裴沐珩趕到時,便見府衙外聚滿了商戶百姓。

 不僅外頭被堵個水洩不通,便是內堂也人滿為患,揚州城大小官吏均聚在此處。

 徐雲棲在這裡見到一個熟人,正是蔣玉河之父,揚州守備蔣軍正,可惜蔣軍正面帶愁色沒注意到她。

 裴沐珩畢竟是皇孫,知府心裡再怒,面上也不敢表露什麼,只道流民鬧事起源於鹽政改革,這事是裴沐珩首倡,天下皆知,知府招來全城鹽商與官員,把這個爛攤子扔給裴沐珩。

 裴沐珩正愁尋不到藉口介入此事,打瞌睡有人送枕頭,他不慌不忙接下了。

 裴沐珩在揚州算是打單獨鬥,這裡是十二王裴循的地盤,十二王是唯一的嫡子,是板上釘釘的太子人選,秦王都沒放在眼裡,更何況是熙王。

 沒人太把裴沐珩當回事。

 第一日,裴沐珩依照戶部文書進行分派定額,沒有官員理會他,便是商戶也是嗷嗷叫苦,不肯接茬,大家都願意出銀子,卻不肯購糧前往邊關。

 三日下來,事情毫無進展。

 怎麼辦?

 裴沐珩很快想出一招,擒賊擒王,各個擊破。

 先前他帶著徐雲棲遊逛揚州城,並非一無所獲,他摸清了揚州鹽商的底細和派系。

 一派便以首富賈化蓮為首,黨附知府周邊,一派以蘇商為首,親近兩江總督曲維真。

 他先是見了蘇商一面,將那個帶血的箭矢交給他,蘇商連夜去了一趟對面的金

 陵城,曲維真何許人也,很快明悟這是裴沐珩在救他,當即遣蘇商回去,務必一切聽從裴沐珩調派。

 於是裴沐珩給蘇商想了個主意。

 “我看了戶部文書,揚州對接榆林軍倉,我建議蘇老爺遣心腹帶著人前去榆林周邊種糧,糧食起地便徑直送去了軍倉,既不用耗費那麼多人力遠途運輸,也可省去買賣成本,當場對了鹽引,徑直?。?。??()?()”

 這些年邊關打仗,人口內遷,導致邊境十四州人地稀疏,這個法子也可充實邊境。

 蘇商暗自算了一筆賬,深以為然,只道“郡王妙計!()?()”

 當即召集自家一派的鹽商,陸陸續續安排人北上。

 問題解決一半,只剩下強勢的賈化蓮,怎麼辦?

 賈化蓮可是得到過聖上嘉許的人,投鼠忌器,等閒手段用不到他身上,裴沐珩便使了一招調虎離山,上書皇帝只道賈化蓮心繫皇恩,自上回見過聖上後,在民間屢辦善堂,給皇帝立萬壽祠,日日面北磕頭只求得見天顏。

 裴沐珩並未說謊,這些均是賈化蓮多年作派。

 皇帝下旨召賈化蓮進京,賈化蓮叫苦不迭,連忙安排人抬了塊壽字型的太湖石進京,他這一走,揚州商戶群龍無首,裴沐珩各個擊破,又從許容處得了一些優待,暗中許給一些商戶,一來二去,原先鐵桶一塊的揚州城,被裴沐珩撕開一道口子,運糧換引一策得到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