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雲小散 作品

第27章 年證券市場重大事件

 2023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大盤指數以紅盤體面收官,兩市超4300只個股上漲,然而縱觀全年,股民的日子並不好過。米雲主賬戶連續虧損兩年,兩個小號賬戶成功上岸。

 2023年,三大指數均呈下跌態勢,上指累跌3.7%至3000點下方,深指和創板指分別累跌13.5%和19.4%。

 在過去的2023一年裡發生了很多事,chatgpt爆紅引發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投資浪潮;問界的“起死回生”帶火智能化產業鏈;隨著利好政策密集出臺、落地,北都所打開了資本市場新局面;

 信創、數據要素概念成為市場寵兒;與此同時,量化行業“挖角”醜聞、大股東“離婚式”減持、“玄學”炒股等市場亂象,最後2023年全年下跌收官。

 隨著2023年正式收官,年內最強牛股、妖股全部浮出水面。

 北都所凱華材料以全年571.8%的漲幅奪得2023年年度“股王”寶座,坤博精工和聖龍股份分別以568.1%和385.5%的漲幅分別位居第二和第三。

 凱華材料主要從事電子元器件封裝材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於2022年12月22日登陸北交所,目前上市剛滿一年。

 實際上,凱華材料股價從11月中旬才開始起飛,11月14日至12月29日的31個交易日累計大漲495%。截至12月29日收盤,凱華材料報27.39元\/股,全年累計暴漲571.8%,總市值達到22.65億元。

 至於年內最大妖股,非捷榮技術莫屬。

 捷榮技術近年來其業績一蹶不振,股價長期“躺平”,直到8月份,華有為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突然宣佈開售mate 60 ,給身為華有為供應商的捷榮技術帶來了潑天的富貴。

 短短一個月內,其股價從略高於9元的水平上躥至52元以上,年內收穫了31個漲停板,最大漲幅達到567.86%,妥妥的“妖王”。

 人工智能是2023年f股首個迎來“爆炒“的板塊。

 深改19條點燃北都所市場熱情,北都所的賺錢效應可謂是“一枝獨秀”。

 從10月下旬開始,北都所便開啟了一波火熱行情。北50指數11月累計大漲27%,在大盤大幅調整的背景下爆火“出圈”。

 2023年底,北50指數報1082.68點,年內累計漲幅達到14.92%。

 “深改19條”發佈以來,北都所掀起了一股打新潮,9月份、10月份、11月份分別新增6家、3家、8家上市公司,首日漲幅均值達111.85%。隨著流動性持續改善,11月份,北都所市場成交額達1739.98億元。

 另外,據證券報報道,今年截至12月28日,北都所合格投資者開戶數已達675萬戶,較年初增加149萬戶。主要原因包括北都所改革劍指流動性改善、市場生態向好、市場賺錢效明顯等。

 機構普遍認為,多重積極因素疊加下,北都所長期向好趨勢不改,短期回調後上漲更健康。

 經歷了四年的高速增長後,f股ipo市場在2023年全面降溫。據同花順數據統計,按發行日計算,截至12月27日,今年a股ipo融資規模3575.48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31.56%。

 風口浪尖的“量化”,2023年的量化行業,極不平靜。

 8月28日,“重磅政策刷屏”後的首個交易日,f股放量衝高回落,一則在市場上廣為流傳的截圖顯示:“由於擔心量化t+0策略遇到單邊行情,並導致風險敞口,一些交易軟件提供商已經通知券商暫停了量化t+0算法交易。”

 市場有聲音將“股市波動加劇”歸罪於量化交易,稱量化交易對股市產生了“助漲殺跌”的影響,量化私募再次成為“眾矢之的”。

 多家頭部量化私募表示,並未收到相關通知,8月28日的量化t+0策略仍屬於“正常交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來到10月,又有市場人士稱:“隨著國慶假期後f股交易量萎縮,近期量化基金業績的波動下滑,以及私募機構投資事件的持續發酵,量化交易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