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一沐 作品

第140章 我們海軍有電漿炮了!

 之所以是陸英豪那是因為章成銘故意為之。

 別忘了第一臺粒子發動機就是陸英豪負責搗鼓出來的,第一門由粒子發動機升級出來的驗證形電漿炮也是陸英豪負責的。

 在很早開始,章成銘發現垚不可告人的背後陰謀後,章成銘便有意識的將一些高端科技理論、理念傳授給靠譜的人,同時也將實際研究交給對方;

 除了陸英豪之外,像核聚變理論、應用章成銘是交由國內核應用的技術泰斗陳老,合金、零鋼這些技術交給材料學杜老……

 這些都是章成銘在做前期的準備。

 不僅減輕了自己的研究壓力,同時也保證瞭如果自己一旦遇到什麼意外,賽里斯整個國家的科技進程不會受到太嚴重的影響。

 說回電漿炮的實戰應用研究。

 海上艦船安裝對象不多,就是550大驅和後期建造的部分520驅逐艦。

 這些驅逐艦在設計,以及改進時,就已經考慮到已經逐漸成熟的電磁炮武器上艦,因此在船身內部預留了給電磁炮蓄能的設備空間,所以改造起來比較方便。

 可真要把電漿炮搬到這些驅逐艦上使用,還有兩個攔路虎需要解決。

 第一個就是能源問題。

 550大驅畢竟最初設計就是常規動力船隻,雖然預留了升級的空間,但裝上去的核聚變反應堆依舊只是小型堆,要想滿足電漿炮的巨大消耗還是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

 不過還好,有石墨鈉鋰鎳基電池可以提供補充,再加上射程要求沒那麼變態幾十萬公里,也足夠實用。

 能源問題解決了,其次就是火控系統。

 從雷達發現目標到鎖定,然後在作戰人員的控制下發射攔截導彈,這套流程對於常規武器來說已經很成熟了,但是電漿炮不同。

 它在發現並鎖定後,需要更多計算的,是讓電漿炮以多少角度、多大能量進行發射。

 前者還好說,但用多大能量很關鍵,因為蓄能太大的話會浪費電漿炮的發射效率,30%的電漿球和100%全威力需要的時間肯定有差別,同時還要考慮到海面的波浪起伏對船隻晃動產生的影響。

 這個和傳統武器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可以說,後面的程序是需要一群工程師、程序員們全部重新編制的一套控制程序。

 還好賽里斯國有著完整的工業體系和科研體系,各種武器都能自產,包括軟件。

 一群工程師、程序

員們通過整合,將大型有源相控制雷達系統數據進行整合,再將國內最先進的1130近防炮,和大驅上的火炮火控系統進行嫁接整合,把兩個原本各司其職,一遠一近的系統和武器完美的結合在一起,配合上高精度、高速度的機械傳動、控制設備,解決掉最後一個攔路虎。

 同時,基於國內經常是把海基武器改吧改吧就拿上來當岸基武器用,岸基武器改吧改吧拿到海上用的一分錢掰兩半的摳門遺傳,功率更大的岸基電漿炮防禦裝備也在迅速的在同步跟進中。

 畢竟戰略彈道導彈之所以讓人那麼頭疼,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就是數量太多,哪怕電漿炮再能打,也不可能依靠幾門電漿炮就能防禦住近千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和海域。

 同時也只有搞定這套系統,才能將電漿炮這玩意搬到最終的太空戰艦上使用。

 到那個時候,電漿炮才能從防禦性武器,變成一個從空中直接向下打擊的藍星戰略戰術兼備的攻擊型武器!也才能變成和?體生命太空作戰的星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