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一沐 作品

第135章 前置科技的新三大件

 在章成銘的解釋下,黃添榮立刻就明白為何老兄弟的表情那麼古怪了。

 因為原理很簡單,重力球裡的氦毛子是需要射線和內部的?礦去激活,而這些射線會對人體產生放射性的影響,因此重力球的外殼其實含有一定量的鉛和內圈一層特殊的材料,用來反射和屏蔽掉重力球內部反應堆釋放出的有害射線。

 如此一來,就能避免飛船上的工作人員遭受射線傷害,但是從理論上來說,射線無法穿透重力球的外殼,那力場也沒法溢出,等於是重力球釋放出的重力也沒法作用於飛船的各個部位。

 聽到這個結果也讓黃添榮無語,飛船是飛上去了,但是卻沒法在飛船上產生人工重力供所有來維持健康的身體。

 不過這個問題其實在第一艘飛船進入到太空後便突然自動解決。

 事後章成銘和眾多科學家才發現,原來在藍星、或者是在月球,甚至是有一定引力的小行星上,重力球所產生的斥力會第一時間的形成和它們引力之間的抗力,而人體和物體都不會感受到這種抗力所產生的重力發生,而在脫離星球重力進入到失重的環境之後,重力球產生的人工重力才會在飛船內部產生一定的引力。

 但是第二個尷尬的境況就發生了,因為重力球產生的重力會向整個球體一樣形成360度無死角的全方向發散,如果重力球置於飛船的中間,那麼飛船上下兩個區域的物體,就會很尷尬的形成一個上下不分朝向不同的錯位。

 飛船上層的人員腦袋是朝向飛船的上層,而下層的人員腦袋是朝向船底殼……

 但最尷尬的還是在飛船的中間,人員如果垂立於飛船遠端,也就是船頭的部分,則會感覺自己是趴著或者躺著……或者說,船頭船尾部分的人員當腳踩飛船地板時……腦袋是衝著飛船前後兩個方向的……

 這樣混亂的重力在小飛船上很容易造成人體的前庭感官紊亂,反而會讓人變得極為不適應。

 這就相當於你爬一個三十米的大樓,你在一樓的時候,因為重力球在十五樓的緣故,此刻你的腦袋是向下方的,在

一樓到十樓這段樓梯中,你實際上運動是在下樓!

 而走到十一樓後,由於重力的轉向越來越明顯,你就會變成‘躺著’平行行走於十一樓到十九樓。

 而到了二十樓後,重力方向就又發生了變化,變成了真正的上樓……

 這樣快速的變化爬樓可能感覺不出來,但是坐電梯時……

 那才是一種考驗,從一樓上電梯後,你要在電梯運行的過程中迅速的調整姿態,要不然你就會體驗一番天地大翻轉的迅速改變歷程!

 對於這個情況,設計師一開始是將重力球設置在了飛船的船底來解決這個問題,但這種方式對於大型戰艦、大型太空城來說沒啥問題,這樣的轉換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來變換。

 但是對於先驅級飛行器這種量級的飛船就很尷尬,因為它較小的船體沒法能夠有這樣的尺寸餘量來調整。

 不過很快,杜老他們這些材料學者們就發現,在零鋼中加入一定含量的硅、碳等元素,並連接到重力球后,重力球的產生的引力會形成一個短距離單向面的釋放。

 也就是說,只要在地板上鋪設一層這樣的金屬地板材質,那麼重力球釋放出的引力會很奇妙的只朝著上方發送,那麼就不用擔心其重力的反覆變換。

 同時這種發現,也讓重力運用得到了更多的延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