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一沐 作品

第121章 殘骸,和新‘望聞問切’

 章成銘的想法看似有些瘋狂,但其實這種方案早在2019年,小日子的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就使用過這種方案。

 一開始設計人員也曾考慮向小行星開槍,利用彈丸撞擊小行星表面產生泥土碎石飛濺離開小行星,然後在太空中進行收集這些樣品。

 但後來發現子彈的威力太小,撞擊產生的泥土和岩石樣品數量太少。

 而且隼鳥的自重也僅有609公斤,開火後產生的後坐力會給探測器帶來不可預知的翻轉和各種負面效能,最終開槍的方案被放棄。

 不過開槍這條路走不通,可這個想法卻是可行的。

 在經過多次計算和驗證後,項目人員提出一個更大膽的方案。

 就是探測器釋放一枚重達2.5公斤的爆炸物到小行星上,用爆炸產生衝擊力來獲得更多的泥土岩石樣本,而且如此一來,也避免了開火產生的後坐力對探測器帶來的影響。

 最終這個計劃被批准,炸彈並不是單純的高爆炸彈,而是一個帶著銅製特殊錐面的‘自鍛式破片彈’。

 這種自鍛式破片彈是一種用於反坦克、反裝甲、永固式建築物的攻擊性武器。

 它的工作原理就是在內部爆炸物爆炸的瞬間,壓在前方的錐形銅製物體會在爆炸衝擊波的壓力下,迅速的擠壓變形,形成一個具有每秒可達兩千米速度的‘杵’,在這種高速度下輕鬆的破開金屬鋼板!

 這個銅製物體在爆炸過程中變形且自己形成攻擊形態的過程,就叫做自鍛,或者是爆炸成型。

 選擇這種爆破彈去炸小行星還有幾個好處。

 一個是它產生的火藥射流較少,不會因為化學能射流嚴重汙染太多噴濺起來的泥土樣本。

 第二個就是自鍛出來的杵狀攻擊破口要比聚能射流要大很多,同時物理攻擊也更容易撞擊飛濺起更多的泥土和岩石樣本。

 最後一個就是因為探測器距離爆炸位置遠,不用像槍炮一樣產生後坐力改變探測器的飛行姿態,同時也可以躲遠點避開爆炸產生的威力破壞探測器。

 而章成銘說用23mm機炮,主要是賽里斯因為師承紅色毛熊的緣故,一直使用23x114mm的航空炮彈,這玩意口徑適中威力不錯,內部還可以填裝一定量的爆炸藥增加破壞力。

 同時發射這種航彈的機炮也極為輕巧,一門機炮也才三十公斤重而已。

 (注:具體重量參數沒查到,但記得當年鐵血網上有個帖子,標題好像是《為何我國和毛子一直使用23mm航炮而不使用6管機炮》,裡面一張圖就說明了整個問題,一個毛子的地勤人員輕鬆的雙手扛起這門航炮,而如果是6管機炮……那絕對不是一個人能操作得了的)

 至於發射炮彈後產生的後坐力改變飛行器的姿態……

 幾百噸的飛行器和幾百公斤的探測器自重就不是一個量級,探測器開一炮的後坐力能把它崩飛出去,但對幾百噸的飛行器來說就是微微偏轉方向而已。

 而且rcs,也就是姿態發動機會修正飛行器的姿態,這就是幾百噸大傢伙的好處,換成是幾百公斤的探測器……姿態發動機帶的燃料都少得可憐。

 當然也可以選擇前段時間在尼格大陸上,現場直播中驚豔世界的那種35mm無殼榴彈發射器,不過那玩意爆炸威力雖然更大,可它並沒有穿甲爆破彈。

 而23mm航炮中,有專門的穿甲爆破彈,穿甲彈畢竟能打入泥土更深,從而獲取更深區域的樣本。

 其實在計劃這次偷摸出行前,章成銘就想到過偷摸帶一門機炮上來的,但是他發現死活找不到什麼藉口說服航天局帶一門機炮上月球,難道說他在月球上無聊,弄一門機炮去突突月球表面嘛?這話說出來哄三歲小孩都做不到。

 只能悻悻作罷。

 只是不管是用機炮也好,榴彈也罷,甚至是像小日子那種自鍛爆炸物,其實都不是採樣過程中最好的辦法。

 畢竟爆炸產生的化學能就會汙染樣本,金屬彈丸撞擊後也會產生劇烈的摩擦和碎屑汙染樣本。

 同時在太空中搜集到飛濺上來的樣品,你怎麼能夠確定哪些是表面的泥土?哪些又是底層下面的泥土樣本呢?

 最好的採樣,還是用傳統的辦法,在地表,地下定深處進行挖去、鑽取,並分別封裝的取樣。

 章成銘之所以這麼說,只是藉著這個機會,發發牢騷,發洩一下心中的不滿。

 畢竟作為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想著在太空中,操作著一門機炮,或者是榴彈發射器,對著目標突突突的來上這麼一梭子……

 想想就令人過癮啊!!

 所以在這次事件之後,一種可從遠處發射的自取樣設備便誕生了。

 它個頭體積不大,可以通過飛行器母體彈射,或者自身攜帶的小型變推力發動機進行飛行和著陸,然後在小行星地表上挖去表層土壤樣本,以及利用攜帶的鑽頭進行鑽探採樣並且獨立封裝,並帶著樣品返回飛行器母體。

 它的出現,為今後小行星的採樣

和礦物探索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也極大的提高了探索的效率。

 不過這是後話了。

 有玖爪採樣,不管是樣品數量和深度都是足夠的,不過採樣可不是隻取一個地方,回收了機器狗後起飛、然後繞到背面再進行兩次採樣,這才算完成這顆小行星的基礎探索。

 其實章成銘還想多取幾個採樣點,但是很可惜,用來著陸反推的無人機推進器自帶燃料太少,只能返回飛行器母體,然後取出無人機重新加註燃料後才能再次著陸。

 這樣一來一回消耗的時間很長,無奈之下,章成銘只能說服自己只取這三個採樣點。

 為了緩解一路搜索過程中的無聊,章成銘還特意多弄了幾份樣本,利用實驗艙所攜帶的少量研究設備進行簡單的樣品檢測。

 這些設備當然不能和藍星地面實驗室裡的相比,但也足矣有個初步的瞭解,併發回給國內供那些科研人員進行初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