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月去 作品

第 132 章 晉江文學城獨發

 論律法,不幫是本分,幫了才是情分。

 陳大人嘆了口氣,書院還等著建呢,若是建起來,那窮苦人家也能讀書了。

 沒了銀子,就沒有書院。

 不過劉氏說得也沒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成王在永城,永城這一年功績皇上看在眼裡。

 皇上不管,是不願意管,真管自有一千一萬個藉口。

 陳大人道:“也罷,我莫讓王爺為難了。”

 劉氏點點頭,握住陳大人的手,“法子總能想出來,慢慢來就是。”

 陳大人嗯了一聲,今兒天不錯,可這會兒抬頭看,雲層層疊疊,太陽隱藏在雲層裡,疊著的雲驀地發黑,好似要下雨。

 恰好風從窗邊吹來,有些涼,看這天,似乎要下雨。

 楚沂把窗子關上,屋裡暗了不少。

 丫鬟們默不作聲,把燭燈點上,楚沂看光線暗,也不看書了,“換薑茶吧。”

 她好像要來月事了,這些日子吃了不少螃蟹,這東西性寒,吃多了不好,偏偏楚沂管不住嘴,恐怕過了這個時節再吃不到,連這幾日吃的都是這些。

 這幾日小腹有些墜痛,還是換薑茶吧。

 不過就算薑茶,廚房做的也比一般糖水泡薑末要好喝,雖有姜味但不重,帶著淡淡的茶香,一杯喝下去,四肢都暖了。

 楚沂看了眼窗外,剛剛還晴著,這會兒就烏雲大作,永城和盛京氣候不同。盛京這個時候會零星飄點雪花,但是永城這會兒,還是晚秋多雨呢。

 冬日雪也少,聽劉夫人說一年最多下個兩三次,但去年只下過一次雪。

 楚沂喜歡雪,來永城也就這點不好了,很難看見盛大的雪景。

 冬日多陰冷,冷風吹著,但其實比盛京暖和,但冬日嘛,怎麼可能一點都不冷呢。

 今日過後,大約會更冷了。

 不看書,楚沂就看了看帖子,除了劉夫人的,其他人的帖子她也盡數推拒了,身份貴重些的,她親自回的帖。

 不貴重的,就讓留夏看著處理的。

 楚沂原本以為來永城能自在,由著自己心意做事,可是如今卻多了許多桎梏。

 依舊不能冒頭,只不過從從前她一個人小心行事,變成了她和蕭秉承兩個人。

 苦中作樂地想,至少還有個伴。

 楚沂想,也不能什麼都不做,任人擺佈,蕭秉承要養兵,養兵不僅要花銀子,糧草、穿用都得偷著來,她總得幫些什麼。

 天比剛才還陰,楚沂讓丫鬟們出去,然後鋪紙給楚盈寫了封信。

 信中詢問,能否再借些銀子,至少得五萬兩。

 銀子借來,只能日後分紅和三城稅收慢慢還,除此之外,楚沂還問了問,當初出門,在車裡就能熱的,還不用火的小鍋子是怎麼做的。

 她對這些一知半解,只知道跟以前的自熱鍋差不多,布包裡放鐵,但怎麼放她還真不知道。

 楚沂以前見過但沒問過,也沒有用得到的時候,如今倒覺得日後肯定能用得到。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4-03-2517:41:37~2024-03-2618:40:26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yvchiyao5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兩人雙手握在一塊兒,楚沂不自覺用了些力,她發現蕭秉承的手有些抖,但仔細感覺又穩穩當當,好似剛才的感覺都是錯覺。

 聽蕭秉承講清楚來龍去脈,楚沂想,事情發展成這樣,也不是明光帝所願。

 最開始,是因為祿王妃帶兒子進宮。

 縱然有有礙子嗣的傳聞,可是哪個皇帝能准許別人惦記自己的皇位?祿王妃將兒子帶進宮,是為了試探,搶個先機,而皇上將計就計,讓所有世家公子進宮陪伴,既是震懾,也是為以後做打算。

 倘若以後一直沒有孩子,沒準真從中選一過繼,繼承大統。

 只不過做皇帝的不能偏頗,儘管有的人無心皇位,可是為了彰顯皇家氣度,也為私心,所有人都得入宮。如此一來,有些人自認忠君愛國,心中自然就有氣了。

 就如禹王,離京多年,早就在朝政邊緣,別說無心,就算有那個心也無力,朝中無人,手上無兵,想造反都難。

 又如趙王,以蕭秉承對趙王的瞭解,這麼多年鎮守西北,若是想造反,當初先皇離世,大可藉著慶王皇上的聖旨有異,皇位名不正言不順起兵。

 可是趙王沒有,只回京奔喪,又匆匆回西北,可見無心皇位。

 但是明光帝此舉,令其送親子進宮,像是給趙王脖頸上架了一把刀。

 有些人你不理會,他自會好好地,也不會為了證明自己忠君愛國做些什麼。但你若逼他,很有可能反著來,你不是擔心我謀反嗎,你不是擔心我擁兵自重嗎?

 那我就做給你看。

 趙王鎮守西北數年,常年在戰場,本就忽視妻兒,此番還要表忠心把兒子送進宮,怎能願意。

 如今早已不是簡簡單單疑心那位王爺。當初祿王妃進宮,此舉的確有錯,但明光帝因此牽扯到別人,就落了下乘。

 誰也不想平白無故地被懷疑,尤其趙王,人在西北,若是某一天明光帝不滿,想借口換掉他,趙王有苦難言,都沒處說去。

 聖旨下來時他順水推舟,把兒子送進宮,蕭允錚品行不好,那是趙王領兵打仗疏於管教,蕭允錚功夫好,那是想上戰場報效國家。

 別人甚至會說,虎父無犬子,蕭允錚有其父風采。只要蕭允錚不殺人放火,都會輕輕揭過安然無恙。

 至於禹王能捨得自己千嬌萬寵長大的兒子受傷,床上三個月下不來床了嗎。

 楚沂想,就算捨不得也得捨得。

 禹王能有什麼辦法,他手下無兵,又不是西北的功臣。外人可能覺得教習場武,蕭允錚下手太狠辣,可是皇上既然做主了,禹王就不能再追究。

 倘若追究,那就給了皇上懲治趙王的藉口,若是不追究,兒子受傷受辱,這份委屈只能往肚子裡咽了。

 藩王無詔不得進京,禹王還不像祿王,方便能進宮把兒子接回來,他連封地都出不去,哪裡能為兒子做主?

 只不過如此一來,更顯的趙王行事張狂目無法紀。

 若是皇上不讓這些公子進宮,各自安好,或許也會因為太過仁慈,助長藩王野心,如今也不好分誰對誰錯,只是眼看朝中要有大動作,蕭秉承也不能真的做到置身事外。

 楚沂眼下有些擔心楚國公府的一眾人,按朝中律法,禍不及出嫁女,出嫁女有禍不延孃家,有律法在她還能安心。

 蕭秉承看見秦臨淵寫的信時心裡的確緊張,但一想他得穩住,這樣楚沂才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