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月去 作品

第 123 章 晉江文學城獨發

 蕭秉承道:“所以還得壓著。”

 他也是考慮到這一點,所以才要管事,真把銀子借出去了,成了陳大人的功績,扶搖直上,後面的城守不一定是什麼人。

 夫妻倆又把能用的銀子合計了一番,楚沂這兒有三萬多兩,蕭秉承那兒跟楚沂的差不多,加起來六萬多兩銀子。

 楚盈那邊估計還會再給,借錢恐怕還要把秋收之後的田賦給搭上。

 就是不知這錢,會不會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楚沂道:“等二姐姐再給我寫信了,我再問問商路的事兒。大姐姐那邊也問問,該怎麼做生意賺錢,論做生意還是她們兩個在行。”

 蕭秉承道:“你也是太過謙遜,你也很不錯,不必非說別人好。”

 楚沂不由一笑,“我說姐姐們好,那我有好姐姐,不也是我好。不過說實話,論做生意,便是男子也少有人比得上我二姐。論才學,也少有人比得上長姐。”

 蕭秉承發現楚沂還有一好處,便是想得開。其實他在宮裡讀書時,也會跟兄弟伴讀比著較著,但楚沂不會,別人好與不好那是別人的事,關係好的她為之高興就是,關係不好的便也不理會。

 這點蕭秉承覺得自己很是欣賞,並且應該跟著學學。

 兩人在永城算是徹底安頓下來,至於宛城和雲城的城守,想怎麼辦還得到時再商量對策。

 今日是七月十七,已經過了中元節。

 永城一切很好,盛京宮裡倒是出了一件大事兒。

 淑嬪本已有四個多月身孕,先皇五月駕崩,孩子是以前有的。本來在孝期,朝中又出現了那樣的事,明光帝把這一胎看得比什麼都重。

 皇后也知大體,很多時候都是親自照顧,但是今日淑嬪去御花園散步,不小心崴了一下腳,然後回宮之後肚子就開始疼,不多時就見紅了。

 若是黎王知道此事,大約會想,那些藥明光帝用了到底傷了身子,可能是用藥少時有的孩子,但身子不好,終究會影響。

 太醫院數名太醫候著,哪怕明光帝說了孩子若沒了,就讓所有人陪葬,但是依舊是沒保住。

 太醫院太醫跪了一地,明光帝沉著臉問,“這孩子可知男女?”

 四個月,快成型了。

 太醫道:“是位皇子。”

 後面的話沒敢說,淑嬪這一胎胎相一直不怎麼好,如果是生下來,皇子必定體弱,體弱多病自然易夭折。

 只不過明光帝現在在氣頭上,誰敢搭話,只是說:“臣等無能,請皇上責罰。”

 明光帝氣得手直抖,皇后責問宮女,“怎麼會崴腳,那麼多人伺候,就一點都不當心嗎?”

 宮女瑟瑟發抖,只一個勁兒地認錯,皇后道:“皇上,事發突然。臣妾讓人看的那條路並無硌腳的石子,怪只能怪淑嬪命不好,為了給皇子積福,就別大肆懲戒了。”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4-03-1618:20:07~2024-03-1717:32:49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w27440739930瓶;魚醬nie20瓶;雪夕依依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成王知道他是誰,陳大人想著,那既如此

,那成王殿下是不是守株待兔,反而是等著他呢。

 那這求人的話就得再琢磨琢磨了。

 蕭秉承和陳大人去了茶樓,比起盛京的,永城的茶樓更小一點,街道也狹小,盛京繁華,永城更多的是安逸。

 紫砂茶壺,一小盤茶點,窗戶開著,陳大人給蕭秉承斟了杯茶。

 “這是永城黑茶,王爺嚐嚐。”

 蕭秉承抿了一口,“是不錯。”

 陳大人道:“每年採摘製茶賣茶,茶農也辛苦,但一年賺的銀子並不多。王爺且看,永城百姓少有富庶的。”

 “今日求見王爺,是想想想辦法,改一改這永城的困境。”陳大人嘆了口氣,“山路頗險,王爺是為越朝的王爺,既然受百姓供奉,也該為百姓盡一份心力才是。”

 蕭秉承道:“陳大人的意思是……”

 陳大人道:“下官想和王爺借錢。”

 陳大人沒直接說要,只說借,“等秋收之後,再想辦法還王爺銀子。借的錢,用於修路,找商路,只要賣得出去,自然能回本。”

 蕭秉承笑了笑,“且不說本王有沒有這個閒錢,就算有,給出去了何時能回來。秋收之後……拿本王的銀子還給本王,陳大人也是打得好算盤。”

 陳大人一噎,有道是蝨多不癢債多不愁,借得多了,就不愁還不還的了。

 借只是一個藉口罷了。

 但明明白白說出來,也怪寒磣人的。

 陳大人老臉一紅,又聽蕭秉承道:“況且,這樣也不合規矩。”

 蕭秉承道:“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永城的事,自該上報朝廷,一關一卡,按照章程做,而非直接從本王借些銀子,悄無聲息地把這事給做了。陳大人,本王說得沒錯吧。拿銀子貼補百姓,這是朝廷該做的事,若是上面知道,還得誤以為本王有異心。”

 陳大人擦了擦汗,“話雖如此,可朝中規定,永城的田賦是用來供養王爺,這食君之祿擔君之憂,也是理所應當。”

 “如果是事事都要上報朝廷,王爺恐怕也不會自在,這麼多雙眼睛盯著看著呢,下官這也是為王爺考慮,至於還錢之說,王爺放心,賺了銀子肯定能還上。越朝是王爺的國家,那永城百姓自然也是王爺的百姓。”

 蕭秉承道:“天下是皇上的天下,朝廷也是皇上的朝廷,百姓是越朝的百姓,本官只是一閒散王爺,不想理俗事,至於田賦給本王也是依照聖旨,皇兄體恤。”

 蕭秉承把茶杯放下,“時辰不早了,本王也該回去了。”

 陳大人忙起身,“王爺慢著,請再聽下官一言。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能讓規矩把人給難住不是,王爺體恤百姓,那是百姓之幸。”

 “這該知道的該清楚的王爺還是得知曉,下官為一地父母官,也盼著永誠能越來越好。這大事小事上,下官拿不準主意的,還請王爺幫忙拿個主意。”

 “今日索求也就這一件事兒,還請王爺仔細考慮考慮。”

 借錢的事就當他沒說過,成王真要管事兒,沒銀子了,王爺難道不會想辦法嗎?

 到時候根本不用他提,王爺就能把這些事兒給辦妥了。

 果然朝中的人沒有一個簡單的,畢竟是經過皇子之爭,能安安穩穩到永城,可不是沒有一點心眼兒。

 陳大人覺得這樣說跟借銀子差不多是一個意思,且看看哪個城守跟朝廷借銀子修路還要還的,就沒有這樣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