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飄搖 作品

第124章 回京

 雖說小皇帝採用了一系列措施,試圖改變現在的局勢,再加上呂太后似乎也在漸漸的成為保皇派,將小皇帝的地位拉高一些,朝中仍然有一部分先皇留下來的堅定的保皇派存在,只是這些人官職並不高,且大部分都不在重要崗位上,所以即便是有著一部分人的存在,但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作用。 

 除了呂黨和一部分保皇派之外,朝中人數較多的還有中立派,以兵部尚書謝遷為首,他們認為百姓才是荊楚王朝的根基,所以只要是能對百姓好就好,沒必要在意究竟是誰坐在那把椅子上,但這些人很清楚,現在的小皇帝只不過是沒有什麼實際的權利,但對百姓還是相對較好的,小皇帝很關注民生,並儘可能的利用自己有限的職權,為百姓們謀取一些適當的福利。 

 比如免除一些徭役,減少一些稅收,開放一些粥棚,為流民準備一定的土地供他們耕種,有了土地,流民便不再是流民,這是一種必然的現象,所以在百姓中,小皇帝的口碑還算不錯,至少現在北方的百姓比江南道的百姓過的要好的多。 

 這些年靖王爺為了屯兵備戰,大力征兵,家中有成年男子的,大多都被拉入了軍營中,百姓們收穫的糧食也大部分充了公,當成了軍糧,只留下少數糧食,很多百姓家裡的糧食甚至都不夠吃。 

 靖王爺掌管江南道以來,江南道的百姓早已經民生哀悼,為了北伐,江南道早已經民不聊生。 

 這些,中立派的官員是都看在眼裡的,雖然很多都迫於靖王爺的威勢,不敢吱聲,但屠城是個導火索,濰州城這件事,成了整個荊楚王朝人心中的痛,可能素昧平生,但這些人,實際上都是自己的同胞,都是荊楚王朝的臣民,很多人還跟濰州城那些死去的人是朋友,親戚,家人,所以這場戰爭,在荊楚王朝中引起了軒然大波,也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那根稻草。 

 這麼多年來,對於屠城這件事情,都是極其被人唾棄的,畢竟這件事情關乎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不只是那些人的生命,還有國家的顏面,皇室的顏面,這件事情只要是做了,就必然會受到多方的打擊,沒有人願意承受這樣的屈辱,永遠都不會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