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瀾啊 作品

第176章 應州大捷,朱元璋豪情四溢,誰人能抵擋洪武盛世?

 作為蒙古部落的卓越領袖,達延汗不容片刻猶豫,立刻起身決定:"既然他們來了,那就較量一番,看看這些明軍究竟有何能耐。 

 我不信,僅僅一日之間,一萬人就被蕩然無存,其中必有蹊蹺。” 

 朱元璋在皇宮內,連日催促戶部與兵部全力運轉,以確保前線軍隊的補給充足。 

 同時,太子朱標掌管全國農務,使得整個朱厚照時代的明朝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民間百姓感到政府更加親民,冤假錯案得以迅速糾正,大明民眾無不頌揚聖主。 

 然而,這些表面的祥和背後,卻是洪武皇帝朱元璋鐵腕下的肅清。 

 據統計,短短時間內,已有上百名官員因胡作非為或翫忽職守而喪命。 

 太祖的威嚴不容挑釁,經過他的整頓,大明國泰民安。 

 不久,前線傳來的捷報抵達京城,那名士兵帶著興奮的笑容,宣佈了一場大勝。 

 朱厚照審視著那份戰報,不以為然地將其拋在一旁:“區區萬餘胡虜,這點成就就沾沾自喜。” 

 “你們朱厚照那個紀元下的大明,未免也太過沉溺於安寧了啊。” 

 他沉聲道。 

 “太祖……自土木堡之恥後,我大明已七十載未嘗此等勝果。” 

 士兵神色緊張地回應道。 

 “好了,退下吧,轉告軍士們,依據戰功給予獎賞定會讓他們滿意。” 

 朱厚照揮揮手,繼續他的文書工作。 

 這時,朱標慢悠悠地走進來。看到朱標,朱厚照露出笑容:“標兒,何事。” 

 “父皇,孩兒依舊認為,您的鐵腕手段過於嚴峻。” 

 朱標直言,“近來文武官員惶恐不安,相互攻訐者甚眾。” 

 “有時僅因過往小嫌隙,便置人於水火之中。” 

 “父皇,殺伐可有,但不可濫殺。” 

 朱標的話語裡帶著一絲憂慮。 

 朱元璋微微嘆息:“確實,殺戮過多非吾所願。” 

 “然而,你看那些人,囂張至極。” 

 他回憶起孔明的警言,“廟堂之上,腐朽之人居高位;殿陛之間,禽獸般享受俸祿,狼心狗肺者充斥朝廷。” 

 “若不殺,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