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風波

 眾人面面相覷,他們都感受到了劉隅語言中的壓迫感。 

 他可以不求才,但你們要有中興大漢的謀略。 

 這番話的言外之意,也十分清楚,如果你們沒有這樣的才能,又有什麼理由阻擋自己呢? 

 別看劉隅年紀輕輕,在這一刻所表現的震懾力,足以讓眾人膽寒。 

 劉隅站起身來,繼續淡淡說道:“求賢令,為國求賢,自古早有先例。” 

 “昔年秦孝公為了秦國強盛,發佈求賢令,使得商鞅前去投奔,終於一掃秦國積貧積弱的局面,為秦掃滅六合,奠定了基礎。” 

 “燕昭王為了求賢。築起黃金臺,重振燕國雄風,差一點,就把齊國,全部吞滅。諸位都是飽讀史書之人,這兩個例子,想必都瞭解吧?” 

 劉隅語氣雖然平和,可說出的話有理有據,讓人一時難於反駁。 

 沉默半晌後,馬日磾行禮說道:“皇叔勵精圖治,讓我等佩服,可察舉之法,已經過了幾百年,早已經深入大漢骨髓,貿然變更,恐怕會讓大漢傷筋動骨,適得其反。” 

 馬日磾的話,劉隅又何嘗不知道,世家大家底蘊深厚,絕不是推舉幾個人才,就能讓他們退出歷史舞臺的。 

 想要破除世家大族的影響,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目前他所要做的,就是等待。 

 等天時,等地利,等人和,這三點如果不能齊備,想要把世家大族拉下馬,本身就是一個笑話。 

 “太傅所言極是,求賢令,求的不過是荒野疑賢,這種人,不會太多,主體官員的補進,還是要以察舉為主。” 

 劉隅這番話一出口,眾人一顆懸著的心,才徹底放鬆的幾分。 

 只要察舉制總體不變,眾人的總體利益就會得到保證。至於以求賢進來的人,雖然會分一杯羹,但畢竟也是少數,眾人對於分走的這一部分空缺,雖然無奈,卻也只能勉強接受。 

 誰知劉隅接下來的一番話,讓眾人萎靡的精神,瞬間興奮起來。 

 “如今大漢遭受董卓之亂,百廢待興,正是用人之際,今年舉薦上來的人數,要比平時多上幾分,具體人數,吏部要拿出一個條例,要讓那些世家的優秀子弟,都能為大漢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