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對外防禦戰爭拉開帷幕後,

 寇準首先派遣探子深入前線,偵察敵情,

 並根據所掌握的情報,精心制定了一套周密的抗敵方略。

 他明確指出,敵軍已推進至深州、祁州以東地區,

 而我方的主力大軍則集中在定州及威虜等地,

 東路兵力相對薄弱,缺乏有效駐軍。

 為應對這一嚴峻形勢,寇準提出了雙管齊下的策略。

 一方面,他建議從天雄軍調遣步騎萬人,迅速進駐貝州,由孫全照統一指揮。

 一旦遭遇敵軍,便可以果斷出擊,掩殺其先鋒。

 另一方面,他倡導廣泛招募民兵,

 利用他們對地形的熟悉和民眾的支持,

 深入敵後開展游擊戰,

 襲擊敵人的重要據點,

 並隨時向後方報告敵情動態。

 這樣一來,

 不僅能有效提振奮軍威,穩定民心,還能打亂敵軍的既定戰略部署,使其陷入被動。

 同時,貝州的駐軍與刑州、沼州的軍事據點,還能形成犄角之勢。

 無論攻守都能相互策應,

 大大增強了宋軍的戰略縱深和防禦能力。”

 “此外,寇準還制定了其它應急預案。

 一旦敵軍騎兵突破防線南下攻擊貝州,

 他將立即調集增援部隊馳援定州,

 並從東北方向發起反擊,直插敵軍後方,

 迫使其不敢輕易深入宋境作戰。

 最後,寇準還特別強調指出,

 為了進一步提升士氣、凝聚民心、爭取戰爭的最後勝利,

 宋真宗必須渡過黃河,親臨前線督戰。

 雖然御駕親征存在一定的風險,

 但皇帝的出現,

 必將極大地鼓舞將士們奮勇殺敵的決心和信心。

 這一建議,可以說寇準整個戰略部署中的點睛之筆。”

 看到此處,

 光武帝劉秀忍不住對寇準那面面俱到的安排,表示了讚揚:

 “從寇準的部署來看,他不僅是一位精通兵法之人,更是一位善於全面籌劃的戰略大家!”

 秦始皇也難得地開口稱讚道:“調動士氣,確保後勤無憂,又能有效徵召並激勵士兵,寇準的確做得非常出色!”

 李世民則補充道:“寇準能夠將軍民緊密團結在一起,共同抵禦外敵,這樣的智慧和膽識實在難得。”

 趙匡胤也讚歎道:“寇準竟然還是文武全才!可惜,他這個時候好像才一歲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