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下蟹籠!

 中午11點,船漁船抵達了第二個寶箱刷新點,是僅有的幾個白銀寶箱之一。 

 刷新點位於一處海溝上方,根據聲吶的探測結果,水深在95米左右。 

 在平均60米水深的彎彎海峽,已經算是非常深的了。 

 將漁船控制在半速,楚洋開啟寶箱。 

 【白銀寶箱已開啟,獎勵:隨機刷新海洋經濟生物(稀有),捕獲限時:300分鐘。】 

 一道光帶順著海溝的方向,自西北向東南延伸了300餘米長。 

 給了5個小時的捕獲限時,而且是不限數量的海洋經濟生物,是魚群?蝦群?還是蟹群? 

 楚洋想了想,光帶的方向與海溝延伸方向基本一致,他感覺蝦群蟹群的可能性會高一些。 

 當然也不無底棲魚群的可能性。 

 就在楚洋思考時,孫慶軍開口問道: 

 “阿洋,在這裡下網嗎,我怕我們的曳綱不夠啊。” 

 曳綱就是拖曳漁網的繩索,兩側連在網綱處,另一端連接在船上的絞網機上,投放長度為網衣長度的30到50倍。 

 像閩泉漁1688號上,楚洋他們選用的就是3米的網衣,一般投放曳綱在100到150米之間。 

 聽起來,這長度似乎都夠底拖了,但要注意,漁網在水中時實際上是斜躺的狀態,100米的曳綱,在正常拖網車速下,也就是能拖捕10到30米水深的海魚。 

 要對90米以下的深海進行拖網捕魚,曳綱少說也要投放到400米以上,把絞網機上的纜繩全放出去都不夠。 

 “不用,這次我們先下籠,把船上的蟹籠全部搬出來。”楚洋決定了,大聲喊道。 

 沒辦法,吃完早飯後海面上就颳起了兩三級的風,不大聲喊大家聽不清。 

 這個級別的風在陸地上甚至連晾在衣架上的內褲都吹不走,但在空曠無邊的海面上,卻能使浪花翻湧,令十幾米長的漁船產生明顯的顛簸搖晃。 

 要是風再大一些,達到4到5級,那就能掀起2米以上的巨浪,一般漁船就只能返航了。 

 不過根據天氣預報,未來一週內,都不會有超過3級的風,所以不必太擔心。 

 除非突然發生極端的海上強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