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怕涼 作品

第248章 251倒黴孩子為啥倒黴呢?

 李世民戲謔看著長孫氏

 “你很希望他闖禍嗎?”

 長孫氏鬆了口氣,認了乾兒子,關係就不一樣了。在長安能護得住,現在姬雲在外面,捅婁子可就麻煩些了,畢竟鞭長莫及“沒闖禍就好,那剛才為何那樣說?”

 “他竟然想出主意一邊種水稻,一邊在水田裡養魚”

 “啥?那魚還不把稻葉子給吃了?”這好像是在胡鬧的樣子

 “本來朕也以為要糟糕,哪想沒事,而且還天天給田裡的魚喂青料,那魚據說都有的都一尺長了,收了稻,還能收魚貨,這不是高產是什麼?”

 稻田養魚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遠在距今1700年前的三國時代就有稻田養魚記載。據《魏武四時公制》所敘及:“郫縣子魚黃鱗赤尾,出稻田,可以為醬”。魏武即曹操,漢末三國時代人。郫縣是四川省川西平原的腹心地帶,距離長安城42公里

 注:郫縣地處川西平原,稻田終年積水(稱為“冬水田”)

 稻田養魚,是我國南方山區和丘陵地區傳統的一種農田生產方式,被稱為“稻底魚”,是經過長期實踐,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一組優良的農田生態。

 我國傳統農業以施有機肥料,如稻稈、綠肥等為主,當有機肥施入水田後,會有很多微生物和浮游生物滋生,這都是魚類的好餌料。稻田裡養的魚,以浮游生物和田中雜草為食,還為水稻提供有機肥料,因而,稻養魚、魚養稻,稻米之田變成的“魚米之田”

 但是長稻時,操作不當容易讓魚吃掉水稻造成減產,所以大唐之前一般是在收了水稻,等水田歇地的時候,放入魚養地力,同時當魚塘用,這樣取得魚獲

 另外還有一點,魚太少了。從新中國後,中國人的飯桌上才真正有了魚吃

 鯉魚,青魚、草魚(鯇魚)、鰱魚和鱅魚(大頭魚)在中國習慣上稱為五大家魚。這五種魚在自然情況下只能在江河中繁殖後代,不能在靜水池塘裡產卵繁殖。中國主要魚苗產地原是長江、湘江和西江。